《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专科的公共必考课。该课历年考试试题的突出特点是覆盖面广。教材课文共56篇。所考内容分三个方面:作家作品、语言知识、文体知识。这三方面试题分布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词语解释”、“翻译”等前5个大题中,几乎覆盖全部教材。
复习前先学习《大纲》,掌握整个教材的“共性”知识。如《大纲》“语文知识”要求:记忆54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的时代、作者的历史地位和主要成就;识别54篇课文的文体属性等。先在脑子里留下印象,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自觉地记住这些知识点。
1.灵活联系文学史
这部分知识易懂而不易记,主要原因在于学员未开文学史课。因此,辅导教师在辅导这部分知识时可结合文学史有关知识,帮助学员理解并牢记这部分知识。比如辅导《论语十则》,可这样介绍:孔子所以“名丘字仲尼”,是因为他出生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尼丘山,又因为他排行第二,“仲”为“二”,故叫“仲尼”。孔子的主要作品是《论语》,该作并非孔子所写,而是他的弟子依据对孔子言论的回忆所辑。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把“仁”作为道德的较高标准,在《论语》中多处论述“仁”的内涵——谈“仁”的地方达109处之多。如此一讲,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也就能使他们不太费力地就把这些知识记住了。
几乎每位作家都有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这些“故事”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扣住作家经历、作家地位、主要作品、作品风格、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后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等《大纲》要求掌握与试卷命题的内容,切勿因追求趣味而不自觉地偏离了这些内容,以免造成课时的浪费和主题的冲淡。
联系文学史辅导作家、作品等知识,还可以将作家或按历史年代顺序,或按其他关系,纵的连成“串”或横的连成“片”,使教材所涉的许多作家在学员头脑中形成“网络”,从而记住了一个就可想起“一串”或“一片”,在年代的顺序上也能避免混淆。如在介绍孔子时,可介绍下面要学的战国时期的孟子;在介绍欧阳修时可介绍“唐宋八大家”——下面要学的王安石、柳宗元、苏轼;在介绍南唐李煜时,可介绍词派重要人物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2.利用“提示”和“思考与练习”
每篇课文后的“提示”,几乎囊括该篇的全部“文体知识”,课文辅导前,可先带领学员学习“提示”。比如第1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示”,指明该课中心论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段落划分:三部分;论证方法:对比法;修辞种类:设问等。学习课文时,再将“提示”中的这些知识点一一落实在段落语句里。
每篇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涵盖了许多《大纲》要求、课文本身以及“提示”中的知识点。因此也要充分利用。方法是:提问回答、作业笔答、不定期小考等。如此一来,则等于对《大纲》、课文与“提示”又搞了一遍综合复习。
“思考与练习”能有效地巩固该课知识和温故知新、对比记忆。这一特点在几篇文言散文中尤为突出。比如第14课《朋党论》后的小题“尧独成之,举舜而敷治焉”,做此题实际上是又复习了第12课《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许多“思考与练习”还把本教材中具有特殊用法的典型词、句集在一起,以区别该词、句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所具有的不同含义与作用。
3.系统辅导“写作知识”
在每年的试题中,都有10多分的写作知识试题以“简析”题型给出:给一段文字,让考生“指出中心论点”或“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部分知识都分布在教材每个单元的“阅读与写作”里,因而要认真辅导:一是为了考试,同时也是为了作文训练。由于这部分知识学得时间长,且分散、割裂,所以学员学完全部教材后往往对这些知识感到杂乱。此时,辅导教师可把这些“分散”的知识稍稍打乱重新组合归纳、系统化,不仅有利于学员对这类知识的理解、记忆,更有利于他们考试时对这类试题时的分析、判断与联想。
4.有效结合“阅读与写作”
可采用“零件加工”与“整机组装”法。所谓“零件加工”,即指导学员对每种文体所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单项练习。比如学习议论文单元的“阅读与写作”后,可让学员分别练习“归纳论证法”,“演绎论证法”……学习记叙文单元的“阅读与写作”后,可让学员分别练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所谓“整机组装”,即在“零件加工”的基础上指导学员由“段”成“文”——把分散的片段“组装”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
文字一成整体,也就有了“宏观”问题。此时可结合“作文讲评”指导如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如何突出中心论点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零件加工”时,应尽量使学员将易混淆的“表达方法”区别开,如“叙述”与“描写”、“议论”与“抒情”等。因为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实际运用,也有利于考试时对这方面问题的辨析。区别的较好方法是选用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法。
5.考前集中训练作文
《大纲》指出:作文考核的重点是议论、说明和记叙的能力。作文考核的基本要求是: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恰当,书写工整、行文规范。其实,影响“打分”较重要的因素是“中心明确”与“书写工整、行文规范”。因此,考前集中进行作文训练应主要抓以下几方面:
(1)突出中心。若是议论文,可指导学员采用开门见山“一望而知题旨”式,即首段或首句“点题”。其他段落也要尽量采用“段旨句”打头;若是记叙文,较好在首段或尾段适当“点题”、“显志”;
(2)满足作文文字量;
(3)结构完整。即使时间再紧,已无望按计划、构思将文章写完,也要仓促“安”个结尾。不然,会使判卷打分大受影响。
(4)书写工整。这方面对判卷者的心理、感情影响极大。因此,一定要反复叮嘱学员尽量通篇文字美观。若实在难以达到,至少要做到首、尾段如此。为此,可让学员首段“打草”,待字体确定、稳定下来,再直接往试卷纸上书写。
本课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由于作文是“重头戏”,因而至少应拿出100分钟作文。为解决“课文知识”与作文的时间分配,以及作文本身的审题、构思、书写、检查等各个环节的用时比例,较好考前进行一至两次模拟考试。(教材代码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