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
学习目的和要求
这一章分析资本的其他具体形式: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并相应地分析剩余价值的其他具体形式: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资本主义地租。通过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仅产业资本家,而且其他剥削阶级集团,如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银行家和大土地所有者,是如何参与瓜分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从而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和剥削的实质。
第一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投资于流通领域,独立发挥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形式。商业资本家投资经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来自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部分剩余价值是通过产业资本家的低于价值(或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出售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价值(生产价格)把商品出售给消费者,这种形式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
由于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商业利润也只能获得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家不仅剥削了产业工人,而且也剥削了商业职工。
一、 商业资本的产生和作用商业资本又叫商人资本,在历史上,它是较早出现的一种资本形式。无论在什么生产方式下,商人资本的共同职能是用货币经营商品买卖,专门对商品交换起中介作用。商人总是投下一定数量的货币作为资本,通过买卖商品的活动,收回货币并得到更多的货币。所以,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W-G(G+△G)。
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成为和产业资本并列的商业资本,是具有客观基础的。这是因为:
第一,产业资本三种形式的职能,即货币资本职能、生产资本职能和商品资本职能是相对独立的。
第二,在产业资本的循环中,经常有一部分资本作为商品资本的形式存在,商品资本具有相对独立性。
但是,要使商业资本真正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形态,光有上述可能条件还不够,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必要条件:
第一,在商品流通领域,推销商品这件工作已经不由产业资本家来兼任,而是专门由商人,即流通中的代理人来承担了。
第二,商业资本家还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他必须拥有一定的货币,以便用来向产业资本家购买商品,然后再把商品出卖,变为更多的货币。
商业资本的独立化对加速产业资本周转和提高产业部门的利润率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由于分工和商业事务的专门化,商业资本家比产业资本家更熟悉市场情况,熟悉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各种复杂的销售条件,因此,商业资本家推销商品可以大大缩短商品的流通时间,加速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
第二,由于分工和商业事务的专门化,商业资本家用于商品买卖和商业事务方面的投资比起产业资本家各自分散地用于这方面的投资要少得多,这就相应减少社会资本用于流通领域的数量,从而增加生产领域的资本总量。
第三,由于分工和商业事务的专门化,商业资本家经商可以大大缩短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加快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有利于提高产业资本的利润率。
第四,由于分工和商业事务的专门化,产业资本家可以集中精力从事生产活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增加剩余价值生产,提高产业资本的利润率。
不过应该指出,商业资本对加速产业资本周转速度和提高产业部门利润率的作用,只有在它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内才是有效的。如果商业资本的数量超过了社会必要的比例,就会造成浪费。
二、 商业利润来源在商业中,纯粹的买卖活动,只能使商品的价值发生形态变化,即由货币形态转变为商品形态,再由商品形态转变为货币形态,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因此,商业利润不能从流通中产生,而只能来自于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家用自己的资本从事商品流通活动,为产业资本家服务,帮助产业资本家实现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因此,他能够从产业资本家那里分得一部分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来源。产业资本家转让这部分剩余价值的方式:产业资本家把商品按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两种价格之间的差额就形成商业利润。
由于商业资本是社会总资本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商业资本也必然要按照平均利润率来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利润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之间的平均化,是通过产业和商业这两大部分之间的竞争而必然形成的一种客观趋势。如果商业资本的利润率高于产业资本的利润率,社会上就会有一部分产业资本转移到商业部门,使商业资本的利润率下降;如果相反,商业资本的利润率低于产业资本的利润率,社会上就会有一部分商业资本转移到产业部门,使商业资本的利润上升。这种利润率随着产业和商业两大部门的资本相互转移而波动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由于社会总资本分为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因此,计算平均利润率的公式应当具体化为: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流通费用就是指在流通过程中支出的各种费用。它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生产性的流通费用是同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例如,商品的运输、保管、包装等费用。这些费用和产业部门中的生产费用在性质上一样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商业资本家垫支这部分费用所用的资本属于生产资本,和产业资本一样,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从事这些活动的商业职工的劳动是生产劳动,能创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家垫支的这部分费用,能够从商品中增加的价值得到补偿同时获得生产性劳动创造的利润。
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而需要的费用,也就是指由单纯的买卖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其中包括用在商品买卖上的费用,如广告费、通讯联系、商业报刊等费用、商业职工的工资以及簿记上的费用、现金管理费用等。这些费用都是非生产性的,因此,这些费用的价值都不能追加到商品上。
我们知道,一般商品和劳动力商品的价格都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价值中(c+v+m),(C+V)是生产成本必须从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否则再生产便不能维持。因此,纯粹流通费用只能从剩余价值 (m)中扣除,并且要由商业资本家垫支资本,并取得相应的平均利润。如果把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和一切商业资本都要参加利润率的平均化合并起来考察则平均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应当是: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纯粹流通费用)/(产业资本(或生产资本)+商业资本(=购买商品的资本+垫支纯粹流通费用的资本))
四、 商业资本家对商业职工的剥削商业资本家不仅剥削产业工人,瓜分剩余价值,而且也剥削商业职工。
商业资本家为获取商业利润而经营商品买卖,都是雇佣商业职工进行的。商业职工从事的纯粹流通活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那么,他们是怎样受商业资本家剥削的呢?这是因为商业利润是靠商业职工的剩余劳动实现的。
商业职工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工资,仍然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由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这和产业工人的工资没有什么不同。商业资本家购买了商业职工的劳动力,指挥和监督商业职工为他进行商业劳动。商业职工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剩余价值,补偿商业资本家支付给他的工资;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实现的剩余价值,便以商业利润的形式归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所以,商业资本家对商业职工的剥削实质就是支配商业职工在剩余劳动时间里,白白地实现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家为提高利润率也同样要提高对商业职工的剥削程度,增加单位时间内的销售额。商业职工在单位时间内出售的商品越多,实现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则他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而剩余劳动时间越多,所受的剥削程度也就越高。
第二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取利息而定期转让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来源于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过程中产生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作为一种商品的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有它自己特有的运动形式,所以它与职能资本是不同的。
利息是资本所有者通过借贷关系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瓜分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利息量的多少决定于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市场利息率的主要因素是平均利润率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叫资本主义信用,它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部分,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贷关系中介的企业,银行资本家投资办银行的目的是获取银行利润,它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额扣除银行管理费用后的余额,它也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形成,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股份公司是资本家通过发行股票,把个别资本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的企业。股票是它的持有者投资入股和有权取得股息的凭证。股票可以在市场上买卖,股票价格是股息的资本化,它与股息量成正比例变化,与利息率成反比例变化。
一、 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借贷资本也是产业资本的一个独立化组成部分。借贷资本家(公利者)构成一个独特的资本家集团,他们不经营商品生产,也不经营商品流通,而是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货币资本从事贷放资本的活动,并据此同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一起瓜分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态。生息资本和商业资本一样,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资本形态,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它表现为高利贷资本,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则表现为借贷资本。高利贷资本和借贷资本是不同的,它们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关系。
借贷资本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它的主要来源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在其循环和周转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必然出现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这种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固定资本的折旧费。(2)一部分流动资本。(3)投资没有到期的已经积累的剩余价值。
第二,一定时期内,一部分资本家临时急需要追加货币资本。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会贷款给那些临时急需要补充货币资本的资本家去使用,让它们在后者手中重新发挥资本的职能。于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就变成了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它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资本商品由于它的使用价值的消费,它的价值和它的使用价值不仅会被保存,并且会被增加。
第二,借贷资本是作为一种财产的资本,或所有权的资本。
第三,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特殊的运动形态,从表面上看来,它既不包括生产过程,又不包括流通过程,而只是货币资本的贷出并在一定时期后,带着增殖了的价值,返回到它的所有者手里。它的运动公式是G-G‘。
当然,货币本身是不可能生出更多的货币的。货币资本不经过生产地使用,就不可能增殖自己的价值。因此,借贷资本的完整运动公式应该是:
G-G‘是上述公式的简化而已。
二、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由于职能资本家是借入货币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生产过程或流通过程)的,所以,他不能独自占有由运用所借资本而获得的全部利润,必须把利润的一部分以利息形式交给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但是利息必须小于平均利润。否则,职能资本家无利可图而不愿意借款了。所以,职能资本家利用贷款带来的平均利润,必须和借贷资本家一起瓜分,职能资本家自己得到企业利润,而把利息付给借贷资本家。企业利润是存在借贷资本的情况下,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称,在数量上表现为平均利润减去利息以后的差额。如果产业资本家靠贷款经营,取得的平均利润减去利息以后的企业利润叫产业利润,如果商业资本家靠贷款经营,取得的平均利润减去利息以后的企业利润叫商业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则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借贷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通过贷出资本收取代价的形式而获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中,即使资本家使用自有资本进行经营活动,他们也会像使用借贷资本经营的资本家那样,把获得的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利息和企业利润本来是总利润在数量上的分割,而现在转变成为在性质上的分割,即利息和企业利润在性质上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东西。其中,利息单纯地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结果,表现为资本本身的产物;而企业利润则单纯表现为资本家使用资本进行操作的结果,表现为资本发挥职能的产物。随着平均利润这种性质上的分割,用自有资本经营的资本家在人格上具有了双重性:资本的所有者和资本的使用者。因为他是资本所有者,所以他必须取得利息;又因为他是资本使用者,所以他还必须取得企业利润。
以百分比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叫利息率。既然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平均利润率便构成了利息率的较高界限。在通常情况下,利息率无论如何也不会与平均利润率相等,更不会超过平均利润率。只有在某些极其特殊的场合,利息率才会等于或超过平均利润率。
影响市场利率的因素是:
第一,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第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三、资本主义信用(一) 商业信用借贷资本和其他资本形式一样,经常处于运动之中,不断地由资本所有者贷给资本使用者,然后,又由资本使用者加上利息归还资本所有者。资本主义信用就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借贷资本有二种形式:一种是商品形式;另一种是货币形式。因此,根据贷放资本的不同形式,资本主义信用可以分为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就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用赊账方式买卖商品时彼此提供的信用。在赊售商品时,商品虽然从卖者手里转移到买者手里,但是,卖者并没有从买者那里取得现款,而是得到了一张延期支付的票据。因此,把商品赊售出去,实际上等于在商品形式上把资本贷放出去,这时买卖双方的关系,也就成了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关系。赊购的价格往往比现款支付的价格要高一些,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赊购者向赊售者支付的利息。
资本主义商业信用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循环一个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第二,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因此,商业信用体现着职能资本家彼此之间的关系。
第三,商业信用还要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商业信用是一种单向信用,因而它限制了商业信用的规模。
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它是商业信用中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务凭证。商业票据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期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现款的债务凭证。期票经过债权人在它背后作了转让债权的签字(背书)之后,在到期之前,可以当作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用来向别的资本家购买商品或偿付债务。这样,期票的新的持有者就成了债权人,他有权在期票到期时向较初的开票人(债务人)兑取现款。由于在赊销、赊购过程中,许多资本家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因此,到期的期票常常可以互相抵销,只有抵销不完的余额才用现款来支付。因此,商业信用和期票的流通对于加速商业资本的周转和节省货币流通费用具有很大作用。与期票不同,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开出的令其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凭证。汇票在债务人签名盖章承认以后才生效,这种手续叫“承兑”。
(二) 银行信用所谓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家以贷款方式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的种种局限性:
第一,银行信用不是由职能资本家相互提供信用,而是由银行提供给职能资本家的信用。由于银行能把社会上的各种游资集中起来,形成了庞大的借贷资本,因此,这种信用就不会受到个别资本家资本数量和资本归流的限制。
第二,由于银行贷出的不是处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而是闲置的货币资本,因此,银行信用的范围也就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商业信用只能由商品的出售者提供给商品的购买者,而银行信用却可以由银行提供给任何一个职能资本家。正因为银行信用有这些优点,所以它能提供更多的借贷资本和更长的借贷期限,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银行信用主要通过银行来办理,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款人和贷款人,即债务人和债权人中介的资本主义企业。银行的信用业务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负债业务,即集中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和居民手中暂时不用的货币的业务;另一方面是资产业务,即把资本投放或贷给产业资本家或商业资本家使用的业务。
银行的资产业务或贷款业务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其中主要有期票贴现、抵押贷款和长期投资等。
银行资本家投资经营银行业务的目的,和其他资本家一样,也是为了获取利润。银行的存款利息率低于贷款利息率,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扣除了银行的经营管理费用便是银行利润。它来自职能资本家支付的贷款利息的一部分,所以,银行利润归根结底是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叫银行利润率。银行资本家同职能资本家一样,要求获得平均利润。这是通过资本在银行业和工商业之间不断转移的方式进行竞争形成的。当银行利润率高于工商业的利润率,工商业资本家就会把资本转移到银行业,使银行利润率下降;相反,如果银行利润率低于工商业利润率时,银行资本就会转移到工商业中去,使银行利润率提高,这种竞争的结果,银行资本家也只能获得平均利润。
银行业务是由银行资本家雇佣的银行职工完成的。银行职工的劳动属于纯粹的流通活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是,银行职工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剩余劳动时间里,银行职工无偿地为银行资本家取得银行利润。因此,银行资本家不但同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一起剥削产业工人,同时也剥削银行职工。
第三节 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农业资本家(租佃农业家)交给大土地所有者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
由于形成的条件和原因不同,资本主义地租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
级差地租是和土地的优劣程度不同相联系的地租。级差地租实质上是耕种较优土地使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的优劣程度不同,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级差地租又分成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种形式。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形成的地租。
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所有者对工地所有权的垄断而产生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产品的价值高于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余额。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虽然没有价值,但有价格。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它与地租成正比例变化,与利息率成反比例变化。
一、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农业资本也是一种产业资本,农业资本家投资农业也是为了获得利润。如果农业中的利润低于平均利润,农业资本家就宁愿把资本提到其他部门,而不经营农业。大土地所有者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是为了得到地租,如果得不到地租,大土地所有者宁愿让土地荒芜,也不愿给农业资本家使用。因此,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必须大于平均利润,才有可能在交付地租之外,仍能得到平均利润。所以,资本主义地租的来源,就是农业资本家交给大土地所有者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归私人所有,大土地所有者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农业资本家要雇佣工人开办农场,必须向大土地所有者租种土地,交纳地租。土地所有权与农业经营权相分离,同时,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不同性质的地租是以不同的土地所有制为前提的,反映了不同的经济关系。为了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我们必须把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加以区别。
第一,封建地租是以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前提的,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超经济的强制,即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为前提的,并摆脱了农业工人对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它们之间完全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
第二,封建地租,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即无论是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还是货币地租,它在数量上一般总要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有时还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或必要产品);而资本主义地租只能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第三,封建地租体现了封建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则体现了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为了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地租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我们还必须把租金与地租区分开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租金是农业资本家在租赁土地的时期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全部货币额。而资本主义地租则是农业资本家使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交纳的货币额,它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所以,租金和地租是不同的,租金并非完全由土地的使用所引起,其中,除了地租以外,还包括其它因素而引起的各项费用:
第一,租金还包括土地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利息。
第二,租金还可能包括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以及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
二、 级差地租资本主义地租根据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级差地租,另一种是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是指租用不同等级的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在数量上存在差别的地租。级差地租本质上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的形成是因为土地有好有坏,在其条件农业中超额利润的形成有它自己的特点:
第一,农业中的超额利润是相对稳定的。
第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不像工业品那样,决定于平均生产条件,而是决定于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经营好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经常可以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就形成级差地租。所以,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存在的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存在,使这个超额利润以地租形式交给大土地所有者。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级差地租的形成与土地私有权无关。土地无论是国家所有,还是集体所有,还是私人所有,只要有经营垄断,就会产生级差地租。土地私有权只是与级差地租的分配有关,即仅仅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原因。
级差地租有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的第一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Ⅱ)。
形成级差地租有三种不同的条件:第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壤肥沃程度的差别;第二,不同地块距离市场远近的差别(这两个条件又可以归结为并列地投入不同地块的各个资本的生产率的差别);第三,是连续地投入同一地块的各个资本的生产率的差别。由第一和第二两个条件形成的级差地租,马克思称之为级差地租的第一形态,或级差地租Ⅰ;由第三个条件形成的级差地租则称之为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或级差地租Ⅱ。
三、绝对地租农业资本家不管租用什么土地,即使较坏的土地也必须要交纳的地租叫绝对地租。
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农业资本家只能得到和工业资本家相同的平均利润。因此,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也是120元。这样,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农产品的价值20元(140元-120元)。如果农产品不是按照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出售,而是按照高于生产价格,或等于价值的价格出售,这样,在农产品的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就形成绝对地租。为什么农业部门中的超额利润能够保持在本部门内而不参加社会的利润平均化过程呢?
根本原因在于在农业中存在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在工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虽然也能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但由于部门之间的自由竞争,资本的自由转移,结果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所有的资本家只能得到平均利润。所以,工业品只能按照生产价格来出售。在农业中,情况就不同了。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阻碍着自由竞争,妨碍资本由其它部门自由地转移到农业部门中来,阻碍农业部门中的剩余价值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过程。任何资本家要想把资本投到农业部门中来,即使投到较坏的土地上也必须交纳地租。因此,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和由此决定的交纳地租的必要,就使得农产品一定要按照高于其生产价格,或等于其价值的价格来出售。这样,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部分,即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就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过程,而留在本部门内部转化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农产品价格包括剩余价值,都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因此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绝对地租是这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
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赶上并超过工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条件下,那么上面所说的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就不存在了。那么绝对地租还是否存在呢?只要存在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还存在,那么绝对地租就不会消失。但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它就不再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了,这时,绝对地租是在租金的名义下,由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和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转化而来。
四、 土地价格土地是自然存在的东西,不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因此,它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在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普遍化的情况下,凡是对它拥有所有权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当作商品来买卖,并且有价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凭借土地所有权能够取得地租收入。这个道理是和股票价格一样的。土地所有者出卖土地,实际上是出卖这块土地索取地租的权利,而地租不过表现为他用以购买土地以及地租索取权的那个资本的利息。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价格并不是土地本身的购买价格,而是资本化的地租,也就是说,为了要取得相当于地租量的利息所需要的资本量便是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既然是资本化的地租,因此,地价的高低首先决定于地租的大小,其次,土地价格还决定于当时的利息率水平。地价是和利息率成反比例变化的。根据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计算土地价格的公式如下: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地价有上涨的趋势。这是因为地租有增加的趋势,而利息率却存在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