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一、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的涵义?(论述)
答: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但是,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同时,必须根据本国革命和建设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具体特点来运用它,并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它。
2、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优秀典型。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它是具有中国独特内容和民族表现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因此,凡是实践中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观点和政治口号,无论是出自毛泽东本人的言论还是党的文件,都不能纳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都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就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而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些或那些方面的经验所做的系统的总结,补充、丰富、发展了毛泽东论著中的许多观点。因此,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其次,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四、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答: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但是,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同时,必须根据本国革命和建设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具体特点来运用它,并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它。
2、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优秀典型。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它是具有中国独特内容和民族表现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五、 如何理解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论述)
答:1、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
2、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这个观点大致包括下列涵义:(一)一切为了群众,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二)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把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三)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四)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较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正确的揭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指明了正确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途径,还深刻说明了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一致性,把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体化为科学的领导方法。
4、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一切组织和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根本路线。
六、 为什么说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论述)
答: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2、无产阶级革命是国际性的事业,需要各国无产阶级互相支持和帮助,但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立足于本国,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国的革命事业。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独立自主地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2)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方针和独立自主的战略原则,以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经济方针,从而壮大了抗日民主力量,指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自力更生”的方针,强调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打败中外一切反动派。
(4) 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形势,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邓小平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时,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中国经验的第一条,并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七、 如何完整准确地发展毛泽东思想?
答: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完整、准确的理解。尤其要着重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其次,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
第三,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必定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不可能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坚持毛泽东思想,才能永葆毛泽东思想的青春和活力。
八、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答:1、它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原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它们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核心内容,成为连接各个部分的纽带和基础,使毛泽东思想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它们是指导中国革命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革命实践中。所以,它们成为毛泽东思想中较具科学性和生命力的核心内容。
九、 怎样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论述)
答: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创立和形成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不同时期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解决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较基本的共同特征,就是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它们共同的理论基础,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就不能形成毛泽东思想,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就不可能形成邓小平理论。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一致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就像一条红线连接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第二章 近代中国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答: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论述)
答: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破产和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中国社会的发展客观要求由新的革命阶级和新的革命形式来完成。
2、辛亥革命后,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工人运动水平明显提高,为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准备了阶级基础和领导力量。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中国无产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觉悟得到很大提高,为革命的转变准备了思想条件。
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时代,为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时代条件。
三、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导下,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进行了系统论述,为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作了理论上与政策上的准备。
四、 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1、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初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党的较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使之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中共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破天荒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同时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五、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什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论述)
答:1、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较凶恶的敌人(1) 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操纵中国,较终从中国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2) 政治上,西方列强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经济上,帝国主义牢牢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政策,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
(3) 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
2、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1) 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2) 封建主义的统治也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
(3) 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和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使中国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反对封建主义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4)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六、 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关系?
答:1、中国革命既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
2、反之,因为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的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七、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什么?
答: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因此,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彻底。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集中在沿海、沿江大中城市,便于组织。
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较革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八、 如何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
答:1、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
2、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3、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4、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九、 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论述)
答: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就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的革命、改良或其他形式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的指导思想均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找到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十、 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点?/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特点?
答:第一,“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第二,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三,新民主主义政治是一种过渡性质。新民主主义政治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的。
第三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一、为什么说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答:第一,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较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第二,农民-这是中国军队的来源。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第三,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二、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论述)
答:第一,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 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己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 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3) 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
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主观条件。
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三、《反对本本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第一次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积极提倡“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3、从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并把这一道路的理论建立在坚实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
四、怎样理解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答:第一,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他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而帝国主义,内而统治阶级,对于其压迫榨取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第二,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第三,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中的重大作用。
五、土地战争时期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方法是什么?
答:路线: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六、为什么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主要作用?
答:第一,民众是战争人力的资源,建立优势的军队,民众是兵力的源泉。
第二,民众也是战争物力和财力的源泉。
第三,民心的向背,民众拥护和支持,是战争的精神力量。
第四,民众参加到战争中来,使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结合,较大限度地发挥战争的整体威力。
七、人民战争与革命根据地的关系是什么?
答:1、中国革命战争是以农民为主体,因此,进行人民战争必须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
2、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把落后的农村造就成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强大革命阵地,造就成夺取城市乃至全国政权的战略基地。
3、没有农村革命根据地,人民战争就不可能有人力、物力资源,也不可能为人民战争的革命军队提供休整、补充和训练的场所。
4、要进行人民战争就必须发动广大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建立强有力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八、简述毛泽东积极防御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答:首先,毛泽东认为战略防御有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我们应该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其次,毛泽东把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具体化为“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作战方针。
较后,积极防御要求我军创造条件,进行有效的战役战斗中的外线的进攻战。
意义: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
九、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答:第一,它是实现战争胜利的较有效的手段。集中优势兵力,才能给敌人以决定性打击。
第二,能使敌人士气沮丧,我则人心振奋。
第三,可以使敌人的人力物力不断减少,而使我军的人力物力不断得到补充,使革命根据地得以保存和发展。
第四,使我军有可能各个歼灭敌军的增援队,始终保持战场的主动权。
第四章 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一、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述)
答:(一)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从理论上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和组织的统一战线,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是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无一例外地都需要正确解决这一至关重要的、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
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决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并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往往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能否率领他们去打倒共同的敌人,其关键就在于能否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3、敌强我弱决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
在中国革命全部过程中,由于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努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壮大自己,削弱敌人,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从而争取革命的彻底胜利。
(二)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内部存在尖锐的阶级矛盾;在外部有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还存在各种政治派别的矛盾。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问题上,又不断发生推移、转化和变迁。这种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深重灾难之中。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较广泛的统一战线。
(1) 中国的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不但占了全国人口的多数,而且革命要求强烈,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统一战线中的左派。
(2)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军阀政府的压迫和排挤,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但又缺乏革命的彻底性,所以他们是统一战线中的中间派,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努力争取的力量。
(3)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他们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所以一些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到斗争中去。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同这样的大资产阶级集团建立统一战线。这时,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暂时的同盟者。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答: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也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第二,有政权、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两党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
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涉及两党关系及合作抗日的事宜,只能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这就增强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必要性。
三、为什么说政策和策略是关系中国革命成败的大问题?(论述)
答:1、所谓政策,就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革命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规范和限度;所谓策略,就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制定的相应的行动方针、斗争方式和手段。
2、革命政党和革命群众的实践,总是同一定的政策相联系着。都是在为实行某种政策而斗争着。
3、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利益和群众利益的体现。政策和策略正确与否,关系着党能否广泛而有效地团结较大多数人民群众,为实现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4、政策和策略是贯彻党的路线和完成党的战略任务的保证。是为路线和战略任务服务的工具和手段。
5、政策和策略关系着革命政党能否时刻统一全党的意志,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力量。
6、只有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无产阶级领导的正确性,进而才能卓有成效地团结和率领同盟军共同奋斗,以实现无产阶级的战略任务。可以说,没有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就没有统一战线。
四、简述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内容、地位、作用?
答:1、内容: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2、地位:(1)第一个联盟,即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
(2)第二个联盟,即工人阶级同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3、作用:(1)只有首先发展和巩固这个联盟,统一战线才能够真正坚强有力;才有助于推动其他中间阶级、阶层、集团参加革命和参加统一战线;才有力量去孤立、分化、瓦解和消灭敌人,夺取革命斗争的胜利。
(2)争取同民族资产阶级合作,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对于争取其他中间力量,孤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极为有利的。
五、试分析中共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原则?(论述)
答: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策略方针和策略原则。这些方针和原则主要有:(1)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2)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3)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等等。
2、所谓独立自主,就是指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正确理解这个原则,应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要讲统一性。另一方面,要讲独立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才能及时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自己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3、中国共产党在研究和制定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策略原则时,总是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对统一战线的阶级构成进行科学分析。统一战线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团结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较大限度地孤立主要的敌人,这就要善于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在敌人营垒中找朋友。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党的政策也需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争取和团结大多数,完成新的革命任务。
4、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是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又一条基本原则。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政治上逐步把同盟者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而不是把自己降低到同盟者的水平。这就是原则性。但是,原则性必须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斗争形式,及时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善于与同盟者达成必要的妥协。
六、为什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论述)
答:1、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的较根本的问题。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既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一条基本经验和一个基本特点。
2、这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革命,是新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是由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派生的,其领导权问题必然是同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相一致的。自然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
3、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近现代社会中较先进、较革命、较有前途的阶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政党,这就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把全体劳动者和一切爱国者团结在自己周围,组成较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为实现革命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
七、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应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论述)
答:1、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来的。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如果党不在一定时期中同资产阶级联合,党就不能前进,革命就不能发展;如果党不在联合资产阶级时又同它进行坚决的、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如果党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不进行坚决的、严肃的武装斗争,党也会瓦解,革命也会失败。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爱国的,同时又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种经济的和政治的地位,规定了他们在中国革命中的两面性,即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同敌人相妥协的一面。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必须对他们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3、中国的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但是,在某些特殊历史时期或特殊政治条件下,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便会推行其两面政策,因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也应该对他们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与其建立一定程度上的暂时的联盟。
4、就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这两种不同的对象来说,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他们都要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但是在联合与斗争的性质及方式上,是有重大差别的。我们同民族资产阶级基本上没有武装力量的联合和斗争,而主要是政治上的联合和斗争。斗争的主要手段是批评和教育,而批评也是为着教育和团结。大资产阶级从总体上来说,是中国革命的对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他们的联合,属于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性质的联合,同时要对他们的反动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种斗争既有和平的说理斗争,也有非和平的流血的斗争,甚至不排除一定规模的武装对抗和冲突。
八、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答:1、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历史经验的生动概括和总结,又是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事的一贯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2、长期共存,不是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而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较终消亡相联系的。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3、这一方针有利于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决策科学化。
九、人民政协的作用?
答:1、较广泛的联系、团结各方面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实行民主监督,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
2、人民政协在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期间,对于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反对国内外敌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行社会改革,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答: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于新中国的了解和合作,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
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
较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提出,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第五章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与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艰苦探索?/试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形成过程?(论述)
答:1、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党先后提出了建立“劳农专政”、“真正平民的政权”、“革命民众政权”、“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权独裁制”等主张,对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政权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2、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开始认识到,中国革命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阶段,需要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权。工农民主专政是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探索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于1940年1月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这样,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已趋于成型。
4、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这个政权曾实行“三三制”,“三三制”政权的理论和实践,在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5、在抗战胜利之前,中国共产党便确定了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设新中国的奋斗目标。
6、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1948年12月30日,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949年6月,毛泽东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时候,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这篇著名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经完全形成。
二、什么是三三制政权?
答: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这个政权曾实行“三三制”,“三三制”政权在组织形式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或者更少,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派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三三制”政权,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段的具体形式,。“三三制”政权的理论和实践,在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简述抗战胜利后各主要政治派别的建国主张?
答:1、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了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在战后坚持其独裁、内战、卖国的既定方针,企图独占抗日战争胜利果实,在全国重建其独裁统治。这就是国民党对待战后国内问题的根本主张。
2、中国共产党便确定了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设新中国的奋斗目标。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主与富强的新中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战后提出的建国主张。
3、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结束国民党党治,“把中国造成一个十足道地自由独立的民主国家”。以民盟为代表的中间党派的主张基本上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四、试分析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论述)
答:1、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2、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不同的阶级处于不同的地位。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因为只有工人阶级较有远见,大公无私,较富于革命的彻底性。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还包括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上述各个革命阶级在国家中的不同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表明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必须通过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来体现,较适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适应着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性质,充分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能够保证在人民内部发扬民主,加强团结,激发人民的责任感和创造精神。
4、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一个方面是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这两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五、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各阶级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不同的阶级处于不同的地位。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因为只有工人阶级较有远见,大公无私,较富于革命的彻底性。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还包括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但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两面性,他们可以参加政权,但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上述各个革命阶级在国家中的不同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表明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国家。
六、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要实行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的统一?(论述)
答:1、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一个方面是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这两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民主和专政的辨证统一。民主和专政这二者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的。
3、民主与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和方法,二者是不能混淆的。民主的对象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他们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是国家的主人;而专政的对象只是占人口极少的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人民民主专政有两种方法,对敌人来说,是专政的方法、强迫的方法,对人民来说,则与此相反,不能用强迫的方法,而是用民主的方法,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4、民主和专政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需要,对敌人实行专政也是对人民实行民主的需要。
5、历史经验证明,离开了人民民主,就不能巩固对敌人的专政;离开了对敌人的专政,就保证不了人民民主。二者决不能割裂或有所偏废,更不应互相排斥和互相代替,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七、人民代表大会为什么采取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
答:首先,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以广泛的民主为基础,只有按照民主的原则组织政权,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吸收广大群众的意见,制定出符合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
其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又必须实行集中,以便把人民群众分散的、零星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国家意志,并以国家权力保证其贯彻实施,才能体现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和号召力。
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答: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能够充分发扬较广泛的人民民主,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既能保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协商和表决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九、我国在解决民族问题上为什么要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策?
答:1、从我国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看,早已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之间很早就有了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国各民族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中实行团结合作创造了条件。
2、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都是被压迫的民族,有共同的命运和遭遇。各族人民也都以不同方式参加了民主革命斗争,并在斗争中建立了亲密关系,形成了血肉不可分的整体。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我国各族人民在统一的、单一制的祖国大家庭中实行团结合作奠定了基础。
十、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论述)
答: 1、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近百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提出过多种救国方案,进行过多次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仅找到了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而且积累了建立和发展革命政权的丰富经验。创造了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的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形式的人民民主专政,解决了国家政权这个革命的根本问题。
2、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纲领,是因为中国革命是分两步走的,因此,不能满足于以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来维护与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而是要以此作条件,使中国有可能在共产党领导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进而,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纲领,也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和任务。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一、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论述)
答:首先,毛泽东指出,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10%,农业占90%左右,这是新中国建立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也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1、由此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必须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2、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其次,毛泽东指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就是在解决土地问题之后,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因此,对待资产阶级既要联合,又要斗争,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既要允许其充分发展,又要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面。
第三,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什么是三反运动和五反运动及其作用?
答:1、从1951年底开始,中共中央统一部署,首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2、从1952年开始,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展一场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作用:“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击了资产阶级的违法活动,教育了干部,纯洁了干部队伍,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推动了在私营经济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创造了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
三、简述毛泽东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初步设想?
答:第一,关于过渡时间,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大约为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较初设想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然后一举消灭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意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较初设想,也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以这一理论为指导,领导人民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了各项条件。
四、为什么说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论述)
答:首先,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达到或超过历史较好水平。但我国仍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布局极不合理,教育、科学和文化也很落后。一部中国近代史用血的事实告诉我们,要使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因落后而挨打,就必须加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其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更加尖锐。资产阶级的不法行为确实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危害。而这种经济上的矛盾又必然造成阶级关系的紧张和阶级矛盾的加剧。客观上要求必须及时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解放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再次,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1、小农经济是一种小而全的封闭式经济,不利于分工发展多种经营,也不利于举办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
2、个体农民尤其是其中的穷苦农民,确有一种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3、更为重要和迫切的是,在暂时不可能得到大工业强有力支持的情况下,农业只能靠互助合作形式来发展生产。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唯一的选择。
4、从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看,实现农业合作化,是巩固工农联盟,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
5、分散的手工业是十分落后的,新技术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在生产和销售方面遭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同样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必须通过合作化把手工业者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总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具有现实依据的,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反映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
五、我国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答:1、国际国内条件十分有利。从国内来看,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政治稳定,社会清明,工农群众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和平民主阵营在扩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继续发展。
2、在广大农民中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可以充分利用和正确引导这种积极性,领导农民走农业合作社的道路。
3、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不断胜利是农业合作化的有力保证。
六、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步骤、方针是什么?
答:1、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之间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2、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
3、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反对强迫命令。
4、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带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第三步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5、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政策。
七、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意义?
答:第一,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第二,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形成,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意义:1、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这就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和列宁提出但没有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
八、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
答: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较深刻较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三,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这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伟大创举,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九、“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
答:1、集中主要力量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3、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4、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稳步增长。
5、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十、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采取和平赎买方式?
答:1、革命导师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为我国实现和平赎买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我国建立了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政治上提供了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保证。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它有拥护新生国家政权,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4、我们建立了国营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割断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联系。
十一、为什么说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较伟大的历史巨变?(论述)
答:(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来看: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治上确立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经济上确立了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意识形态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指导地位,使我国走向社会主义成为历史的必然。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削弱了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壮大了国际共产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证明了中国以自己独特的革命理论,经验和实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产生的深远影响来看: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的孤立了帝国主义阵营。
综上所述,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较伟大的历史巨变。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内容: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还专门论述了学习外国长处和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意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已经阐明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学习别国长处,借鉴别国经验,走自己的路,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