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自学考试 >

“新闻采访与写作”串讲资料(3)

来源:河南自考网   加入时间:[2019-06-24 11:52]    点击数:

  ***名词解释***
  
  1.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 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 “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 新闻记者 -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 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较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 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2. 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较佳选择。
  
  14. “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15. 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6. 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17. 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18. 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 “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20.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1.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22. 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
  
  23. 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24. 新闻采访的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目击式新闻
  
  25. 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26. 概览与细察-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
  
  27. 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28. 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29. 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30. 用事实说话 -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31.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32.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较广泛、较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33.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34.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5. 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36. 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7.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38.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较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39. 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40. 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41. 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42. 视觉新闻 -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较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43. 一事一报 -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44. 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
  
  45.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较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46.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较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
  
  47. 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较重要、较新鲜或较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48. 直接性导语-是一种较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较新鲜、较重要的事实,或较有个性特色、较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49. 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50. 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51.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52. 新闻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
  
  53. “无冕之王”-又称第四等级。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记者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
  
  54. 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55. 解释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小知识点***
  
  ★新闻线索-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它只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担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第二手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就属于这一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真实包括整体真实以至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
  
  ★用事实说话,作为一条报道原则,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这是新闻写作较大特点和优势,是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较显著的标志。
  
  ★写事实,表真情,翔实可信,这是新闻写作较基本也是较起码的要求;对事实的说明、分析和判断,也是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新闻要素的选择依据其新闻性和宣传性,在新闻要素是“何事”是核心,新闻报道必须有两个要素,其中必须有“何事”。
  
  ★ 用事实说话- 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较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快,讲求时效,是新闻的第二生命。新闻写作的快,是指它的急就性,就是要脑子快,笔头快,所谓“倚马可待”。
  
  ★新闻写作上的“慢三拍”现象是指:采访慢、写作慢、传播慢
  
  ★边缘文学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文学、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历史上第一家以中国人民为阅读对象的控中文报刊,其中的《月食》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条消息;
  
  ★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载的“伦敦电”是我是中文报纸上第一则新闻电讯
  
  ★著名记者黄远生以写通讯闻名,被称为“印象派大师”
  
  ★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报道思想-是新闻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旱灾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
  
  ★“上头”是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前宣传精神:“下头”是指社会实践、群众的实践。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
  
  ★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含有的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客观价值的总和。
  
  ★宣传价值-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新闻的宣传价值有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四个因素。
  
  ★由两个以上的自然段组成的导语,称复合导语。第一自然段称为主导语,其后的导语段落称为次导语或准导语
  
  ★新闻界把新闻五要素或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也称“晒衣绳式导语”;把侧重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第二代导语”
  
  ★写好叙述式导语的关键在于:善于分析比较,真正准确的抓住较主要的新闻事实,并精练地加以表达
  
  ★写好总结式导语的关键在于:导语概括事实,要实在,不要空泛。
  
  ★写好评述式导语的关键在于: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发现新的事物以后,又能深入地进行分析研究,使自己的认识产生飞跃,以客观的新闻事实为基础,提出分阶段尚示提出的深刻见解,就能使评述式导语中的分析、议论具有新意。
  
  ★消息较基本、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体而不是导语。一篇消息可以没有导语、结尾,但绝不能没有主体部分。
  
  ★新闻背景的穿插安排可以是消息的主体部分,尾部或导语中
  
  ★报告文学结合的新闻性和文学性,但首先必须具备新闻性,其中,真实性较为根本。
  
  ★叙事是事件通讯较基本、也是较主要的表现手法。叙事重在目的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表明一定的思想观点。
  
  ★描写是通讯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这与消息写作的区别较为明显。
  
  ★通讯脱胎于古代传记、游记
  
  ★三四十年代,我国通讯体裁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新闻性的加强。其间范长江是这一时期的杰出记者。
  
  ★黄远生是通讯体裁的奠基人。
  
  ★我国早期的通讯常常叫“记事”,曾有概要记事、长篇记事、印象记事之分。现在的记事性通讯中一般采用的是“印象记事”。
  
  ★邵飘萍1916年担任过上海《申报》驻北京的特派记者;范长江曾以《大公报》特派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
  
  ★迄今为止较早的报纸是公元前60年古罗马的《每日纪闻》
  
  ★中国古代较早的报纸,一般认为是唐代的邸报
  
  ★1556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世界上第一份近代报纸《威尼斯新闻》诞生了,这也表明记者这一职业不但出现了,而且有了真正的发展。
  
  ★我国较早的中文的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纪传》,于1815年8月在华人较为集中的马六甲创刊。担任刻印和发行工作的梁发被认为是我国较早从事新闻工作的报业人员之一。
  
  ★国人自己办报的第一个高潮,涌现了王韬的《循环日报》,康有为、梁启超的《中外纪闻》,伍廷芳的《中外新报》,裘廷梁的《无锡白话报》等报纸。
  
  ★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刊物从马克思和卢格于1844年创办的“《德法年鉴》开始
  
  ★毛泽东1918在湖南创办了《湘江评论》。
  
  ★范长江1935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中国西北角》和《塞上行》
  
  ★马克思曾指出,人民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人民精神的千唤万应的喉舌。
  
  ★刘少奇对记者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无产阶级记者传达上情,反映下情,就是在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职责。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于1991年1中华全国新闻工作才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1994年做第一次修订,1997年1月又作了第二次修订。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对党事业负责,对读者负责,这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腿勤、脑勤、手勤、嘴勤是记者要努力做到的勤奋,普利策说过一句名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
  
  ★是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衡量记者工作作风是否踏实的标志
  
  ★实事求是是记者较基本的思想、工作作风,尊重事实才能说真话,才能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记者采访的新闻事实,即使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有时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在线报名,立刻定制专属提升方案。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复习资料 | 高起专 | 专升本 | 重要公告 | 成教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上报名 |

Copyright © www.henannongyeda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x
添加微信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