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以前看书的时候的资料,好像是自己打的。想不起具体来源了。
可能不太全,凑合着用吧。
秦
汉
公元前221 年
公元前206 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基本国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政治上受道教影响,汉初-黄老之学清净无为
文学一片空白,今只能看到几篇散文,一些石铭文
西汉文学成就表现在-散文,辞赋。
政论文较为突出
秦代散文大低是歌颂帝王公德,秉受《诗经》
的“雅”“颂”风格。
西汉辞赋主要继承战国时期楚辞的余绪而发展起来的骚体赋
汉赋:汉武帝时开始繁盛大赋,再汉初还未形成
骚体赋:流行于汉高祖-汉武帝初,是楚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变种
汉初骚体赋的优秀作品;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赋》
楚歌:汉初的韵文作品-楚声短歌。“楚声”是楚地民歌,其作者多为楚人。
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是楚声短歌的代表。
赋: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主要特点“不歌而诵”;着重铺叙和描写而少抒情成分,于行文时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
赋的结构多采用虚拟的人物的设为问答的形式。
大赋发轫于枚乘的《七法》,至武帝时,已产生了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等一批赋家。
魏晋以后把汉乐府保存的民歌称之为乐府,即乐府民歌的简称。
西汉后期和东汉初期的文学,词赋和散文是两种重要文体。
东汉前期,散文创造也较繁荣。内容上有较重的经学气和神学气,形式上成堆砌,排偶,模拟,繁缛,取向于类型化。
汉代文人诗歌不太发达
汉代较早的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班固的《咏史》
贾谊-《过秦论》稀罕,政论文
司马相如,汉代较重要的一位大赋作家代表作-《子虚府》《上林赋》确立“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为以后的汉赋大家所相沿不改。
刘向-西汉后期的著名散文作家,其重要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书中还保存了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
袁康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是记述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史实的著名的杂史散文
扬雄的代表作品-《甘泉赋》和《羽猎赋》
班固-《两都赋》包括《西都赋》《东都赋》
《论衡》从“疾虚妄”“求实诚”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批判了当时的天道神权迷信思想,并提出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学见解,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记述了西汉200 余年的历史
《古诗十九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的标志。作者多为失意文人。
建安以前无名氏的抒情诗,较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汉赋兴盛演变和影响。
赋,西汉较流行的一种文学样式
旧时把汉赋看成汉代文学的代表,因而文学史上有“汉赋”的专称。
赋,较早在战国后期已经产生
汉赋的产生和楚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赋既有别于诗,又有别于文的一种独具特点又自成体系的文学体载。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与继承关系而言,赋的产生受到时代的制约。
章学诚《文史通义》概括地阐述了前代文体对赋的影响,大体指出了赋确是周诗,楚辞,寓言及个体散文交汇融通的产物。
赋是一种共诵读的文学样式
汉高祖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约70年间是汉赋形成期
骚体赋,篇幅多比较短小,内容多抒发作者的身世感慨,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
《七发》已脱骚体赋窠臼而在汉赋中首创一体成为一篇散体大赋。
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要形式
从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约200 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期
武帝,宣帝时期较著名的赋家有: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枚皋、王褒等人
司马相如汉代散体大赋的杰出代表作家,或者说,他是散体大赋的卓绝的奠基人
《子虚赋》《山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代散体大赋的代表作品
确立了大赋的体制和“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
东方朔的作品对后世述志赋的发展影响较大
扬雄代表作-《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4 篇
班婕妤,西汉末年著名的女作家。
张衡,司马相如,扬雄,班固-“汉赋四大家”
东汉后期至东汉末年,大赋渐次退出文坛,抒情小赋取而代之,实际上是汉赋的转变期
首开汉赋回归风气的赋家是张衡
张衡的《二京赋》是散体大赋的一个总结
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词锋犀利别具一格,是抒情赋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祢衡汉初之际的重要词赋作家,他的《鹦鹉赋》堪称为汉末咏物赋中的佳作
汉赋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提高表现技巧,锻炼语言词句等方面对汉以后的文学都起很大影响。
司马迁的《史记》
班固的《汉书》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词赋家。
《史记》原名《太史公节》共130 篇
共分72本纪10表8 书30世家70列传5 种体制相互配合补充,为后世史书开创了纪传体的先例
《汉书》全书100 篇,分为12帝纪8 表10志70列传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语言虽属文言,但却接近当时的口语
受词赋创作的影响较深,重词藻,求排偶,用古字。
约公元前104 年,司马迁正式开始了《史记》的创作。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为中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
本纪:记载朝代和帝王执政与生活的大事记或编年史,围绕帝王在位时的活动逐年技述
表:人物历史事件依次分条记录下来的一种表格。特点在于简明扼要,便于检索。
书:记述一代典章制度的文章。分别记述天文、历法、水利、农田、礼乐、经济、等事项的专门史每一篇书记载一类
世家:诸侯或受封为王,侯者的传记
列传:各种不同类型的一般著名人物的传记侧重记载人物活动与思想,并只限于传注本人接触及亲身经历的事
列传中的人物较为复杂,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几乎无所不包
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欲以究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通古今之变即参数人类发展演变的过程,从中找出盛衰兴亡之理。这只是司马迁《史记》所显示的进步的历史观。
司马迁力图把《史记》写成阐述独立见解,表达社会理想,寄寓悲愤情怀的“一家之言”
司马迁创作时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根据历史运动的客观法则公正的记述和评断人物的功过是非。
司马迁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功绩作了充分的估价
作为王朝史官,司马迁也自然有她的局限,诸如英雄史观,历史循环论,地理条件论等,在《史记》中也是明显存在的。
《项羽本纪》堪称为我国传记文学的里程碑。
《史记》中“鸿门宴”是项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资料剪裁布局方面,司马迁常使用“互见法”
“互见法”:把有关传主的某些事件,有意识地转移到其他人物的传记中去记述,有时不标出,有时则标出“语在某某事中”“某市在某某中”
在记述典型事例的同时,司马迁也十分重视对人物的传闻轶事或生活琐事左右选择和侧重的记述
《史记》的不少篇章与叙事,人物语言或论赞中引用了诗歌,民谣,熟语。
在史学方面,《史记》的诞生标志着史学已经从传统的经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司马迁探索了一人物为主体的历史鞭策的全新方法,完整连贯,生动具体地记述了纷纭复杂的历史事件,描写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是《史记》一书具有多层次和立体感。
《史记》在写作方法,文章风格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给后世散文家以许多启发
《史记》的人物传记还为后世的小说,戏曲诗歌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文学著作。是先秦文学的光辉总结,也是传记体文学的一座昭示未来的历程碑
两汉政论及其他散文
汉初的争论散文,继先秦诸子散文之后成为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贾谊洛阳人两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较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贾谊的政论散文有《过秦论》《陈政事蔬》(治安策)《论积贮书》《大政》等
《过秦论》贾谊的代表作。分为上中下3 篇分别指责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的政治过失,总结了秦王朝兴旺的历史经验
《过秦论》写作的目的在于秦暴亡的历史教训总结专制制度主义国家确立治国方略的基本原则,谋求安社稷、扶黎民的良策。
贾谊在《大政》中反复论述了“民为邦本的思想”
在《陈政事疏》中加以主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权力抗击匈奴,注意民生问题完善封建礼制,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
贾谊政论散文的一贯主题总是离不开安邦治国方策的探讨
《过秦论》上篇体现了汉初政论文重视以大量史料论证中心问题的一般特点。
晁错:颖州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著文31篇今存约10篇以《论贵粟疏》《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为较著名。皆载于《汉书》本传和《食货志》中
陆贾:西汉初期政论家,辞赋家,著有政论散文集《新语》
陆贾主张治国以儒学“仁义”直到为主,辅以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理想,对汉政颇有影响
陆贾的文章语言平实,论辩祥审,切中要害显示了求实精神与有过的热忱。
贾山,西汉初年政论家,著有《至言》
邹阳,文景时人,著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桓宽字次公,著有《盐铁论》全书60篇
刘向编撰的《新序》《说苑》《列女传》3 书也是西汉后期散文中较有特色的作品
在西汉散文与辞赋发展的基础上,至东汉产生了“文章与文章家”的概念
东汉散文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散文形式的运用于变化也更为复杂。
桓谭,字若山,沛国相人,东汉初年哲学家政论家。《形神》篇论文,宣扬无神论思想的著名作品他的文集名《新论》,包括《形神》等29篇收在《全汉文》中
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政论散文比较流行,一些名作家的作品继承西汉初年的传统,反映了当时各种社会矛盾和激烈的政治斗争。
王符:字节信东汉哲学家,政论家著有《政论》
仲长统,字公理,东汉政论家,倜傥敢言,不拘小节,时人称“狂生”。著《昌言》34篇《理乱》篇是他的代表作
王充字仲长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论衡》的宗旨是同一切错误的,虚妄的事物和思想进行战斗和辩论。他强调文学必须有助于教化重视文学的“劝善惩恶”和“有补于世”的作用。这种思想贯穿于《论衡》的许多篇章之中。他还主张文学要为世所用,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写即“因因”而作,这样才能发挥其“载人之行,传人之名”“劝善惩恶”的作用,而有利于教化,有补于朝正。他要求文学必须如实地反映生活,反对描写虚妄不实的迷信内容。对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着朴素辩证法的理解。提倡创新精神,反对因袭模拟,是又一重要内容。强调书面语与口语的一致性,反对古奥艰涩的文风,也反对语言上的复古主义倾向。王充的文学理论具有时代特点和战斗精神,是我国文论史的宝贵遗产
西汉
贾谊:一位早夭的杰出政治家,文学家。作品《吊屈原赋》。《吊屈原赋》可分为3 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作赋的心情和因由。第二部分:“吊”的主要内容。第三作者对屈原的进一步哀悼。《鵩鸟赋》是一篇抒情赋。
淮南小山:汉赋作者。姓名生平不祥今存词赋《招隐士》一篇。《招隐士》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较早的招隐之作对后世影响很深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是今本《楚辞》的第12篇《招隐士》可分为3个部分。1.指出隐士常年生活于深山中2 ,深山环境的险恶和隐士生活的凄凉3.正面召唤隐士出山入世。
枚乘:字叔,西汉著名赋家。枚乘的主要活动时期在文帝和景帝2 代。枚乘有赋9 篇今存《七发》《柳赋》《梁王菟园赋》枚乘另有《上书谏吴王》《上书重谏吴王》两篇散文《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在汉初骚体赋向武帝时代趋于极盛的过程中,它起着重要作用。
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对策”受到帝王的重视。主要著作为《春秋繁露》82篇,明代张溥有《董胶西集》收入《汉魏六朝三百家》集中。《士不遇赋》表达了他的怀才不遇的苦闷和甘心寂寞而不愿从属他人的高尚情志。
从赋中说的“正身俟时,将就木矣”来看,此赋为作者晚年生活的纪录。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散体大赋,代表作。《子虚赋》以虚拟人物,子虚,乌有先生之间的论辩来结构成文。艺术上的特色之一是在典型化的过程中,注意概括化与个性化
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个性对比的典型事物的刻画,以取得以小见大,举一反三,引人遐想的艺术效果。在艺术上较大的审美特色和森美特征,是作者善于捕捉客观事物的对立统一
美,并在艺术概括中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
东方朔:字曼倩,西汉词赋家。其“文辞不逊,高自称誉”颇多炫耀之词。《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七谏》。《七谏》为骚体赋。《答客难》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1 为客方诘难,2 为自己辩驳。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悲士不遇赋》抒情小赋。
王褒:字子渊,西汉著名词赋家。他的作品较多据《汉书。艺文志》载赋有16篇。今仅存《洞箫赋》及几篇词,颂,文等。明人辑有《王谏议集》《洞箫赋》体制宏博,内容丰厚词采华瞻,风格清妙,堪称汉赋优秀之作《洞箫赋》是中国赋史上较早的一篇音乐赋所歌咏的对象是常见的乐器洞箫,《洞箫赋》分为4 部分1 ,叙写萧竿产生的地理环境与竹的形象特性2 ,洞箫的精工制作及歌者高超的吹奏技艺。3 ,洞箫的美妙音调及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4 ,洞箫声调抑扬顿挫,变心无究,总收全赋。
扬雄:字子云,西汉词赋家,思想家,据《汉书,文艺志》记载,扬雄有赋12篇但有的已散佚。
《逐贫赋》是一篇模仿《诗经》的四言形式的“试题赋”与继承楚辞的“骚体赋”和韵散结合的散体大赋在句式与风格上迥然不同可以说是别具一格,颇有新意。《长杨赋》与
《羽猎赋》是姐妹篇。
东汉
班彪:字叔皮,东汉史学家,词赋家。作有《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北征赋》为代表作。从内容上看,《北征赋》率先开出纪行一体之后逐有班昭《东征赋》潘岳《西征赋》
等相继而出。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彪长子,据《后汉书》记载班固除了《汉书》外上有各种体载的作品41篇今多散佚。《两都赋》为代表作是较早以赋的形式反映京都生活于面貌的作品。
他的《咏史》是我国现存较早的文人五言诗《幽通赋》是班固青年时代写的一篇述志之作。
傅毅:字武仲东汉词赋家,少而博学,明帝永平年间,已有文名,曾作《迪志诗》自励明志。
《舞赋》已泥胎传神的笔墨记录了2000多年前民族民族歌舞的形式是文学名篇,也是文献瑰宝。
张衡:字子平。东汉文学家,科学家,重要赋家《同声歌》《四愁诗》成为五,七言诗创始期中重要的作品,被后人视为汉赋四大家之一(班固,扬雄,张衡,司马相如)代表作《二京赋》是讽刺贵族的。他的诗文收入到《张河间集》中。《归田赋》他的一篇述志短赋。《思玄赋》一篇抒发个人怀抱,表达玄远情思的述志短赋。张衡的出现,生动具体地标志了我国词赋的发展,变化的转机,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
马融:字季长,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他的著名经学著作有《三传异同说》《三礼注》《论语注》《尚书注》等10余种,它的赋有《长笛赋》《琴赋》《围棋赋》《龙虎赋》等,其中多有残篇。
他的其他作品如颂,碑,谏,书,记表,奏等,也有佳篇传世。
蔡邕:字伯喈,东汉词赋家,散文家,书法家著名学者。平生著作多,曾撰《汉史》未成。他的散文以碑志较为有名,工整典雅,亦善词赋。书法犹工隶书,影响甚大《隋书。经籍志》有《蔡邕集》12卷,已散佚,明代张溥为蔡邕的诗文辑为《蔡中郎集》。《述行赋》是蔡邕辞赋中较为知名的作品,也是他辞赋中的代表作。
王延寿,字文考,一字子山。东汉著名文学家王逸之子曾与其父同去泰山从鲍子贞学算学,并到鲁灵光殿前“观六艺”,作《鲁灵光殿赋》赋成深得蔡邕赞许。据《后汉书》本传记载王延寿“曾有异梦,意恶之,乃作《梦赋》以自励”后溺湘水而死,年近20.
赵壹,字元叔,东汉赋家。著有赋,颂,箴,谏书,论及杂文16篇《隋书。经籍志》载有集两卷已佚《后汉书。文苑列传》中载有《刺世疾邪赋》和《究鸟赋》。《刺世疾邪赋》体现了抒情小赋对大赋而言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长足优势。
祢衡:字正平。少有辩才,长于比札,恃才傲物,不畏权贵,为皇祖所杀。其作品今仅存《鲁夫子碑》《颜子碑》《吊张衡问》及《鹦鹉赋》。《鹦鹉赋》是咏物赋中的名篇。
赵壹:字元叔,东汉赋家。著有赋,颂,箴,谏书,及杂文16篇。后汉书中载有《刺世疾邪赋》和《穷鸟赋》。《刺世疾邪赋》体现了抒情小赋对大赋而言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长足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