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自学考试 >

新闻采访与写作串讲资料(5)

来源:河南自考网   加入时间:[2019-07-04 17:51]    点击数:

  三十。通讯的写作
  
  *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2.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 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 表现手法不同 6. 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 通讯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 通讯的特点: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2.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3.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4.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 通讯扫表现方法的不同特点可分为:记事、访问记、巡礼、速写、散记、侧记、小故事根据通讯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记事-又称介绍、报告等。是通讯应用较多较广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常见的通讯报道体裁。也包括写人,表现手法以叙事为主,具体现时详尽。
  
  * 访问记-这是通讯运用较早较多的一种表现形式。访问对象一般是人物,内容或记人物或记人物介绍的事件。
  
  * 巡礼-是一种观光记,参观记,也称“见闻”。对记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出的感想,一般采用鸟橄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或单位,具有现场感、动态感和亲切感的特点。
  
  * 速写-重在快速捕捉事实的基础上,对事实经过、轮廓、主要特或人物事迹的粗线条表现,是对其中有个性有特点的部分采用简笔勾勒的方法表现对象的总体特征。
  
  * 散记-新闻中的“散文”,用散文的结构方法和笔法,同样要求“开散神不散”。选材、写法都较自由,通常更注意选择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事实,而后讲究意境的表现。
  
  * 侧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或就某些片断展开描述,以回答受众某些方面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
  
  * 小故事-是线索单一、情节精干和有故事性的新闻事实的表现。思想上注意以小见大,形式上讲究别致精巧。
  
  * 通讯的结构:通讯主要有三种结构:A.纵式 B. 横式 C. 纵横式结合* 纵式结构: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和按作者对事物发展的认识顺序安排材料* 横式结构:以空间变换安排材料和以事物性质区别安排材料* 纵横式结构:以时间顺序为经,空间变换为纬,或者以认识顺序为经,事物性质为纬以及这两类之间的进一步交叉渗透,这样就使作品更加显示出开放自由的形态。
  
  * 通讯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 )通讯的叙述和消息的叙述的比较:
  
  A.消息是概述,通讯是细述 B. 消息较规范,通讯较灵活,有个性C.消息的概括性强,通讯比较有形象性 D. 通讯中的叙述常与其他手法结合
  
  2 )抒情的分类:一般把抒情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通讯写作多用间接抒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和抒情
  
  3 )通讯中抒情和议论的运用原则:从内容看,抒情和议论的位置应在高潮之处。从布局看,则以在大的段落结束时居多。
  
  4 )通讯对艺术表现技巧的借鉴:电影叙事手法(蒙太奇手法)。戏剧化手法(矛盾冲突)。
  
  音乐、美术、摄影的借鉴
  
  * 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和方法写作特点:1.人物通讯主要是写人,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人物通讯2.人物通讯仍以新近发生的事实为依托,缘事而起,因事及人,有新闻有才有新闻人物3.人物通讯通过报道人物事迹(活动),注意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4.人物通讯写作,需要记者对人物深入体察和注入激情,在思想感情上息息相通,深刻理解先进人物并与之共鸣,这样才能真正写好人物写好
  
  人物通讯写作方法:1.突出新意,反映时代精神 2.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鲜明地再现人物形象3.准确反映人物与党与群众的关系* 如何鲜明地再现人物形象?
  
  A.用人物的行动再现人物形象 B. 用人物的语言再现人物形象C.写好有关事件、环境、再现人物形象 D. 抓住个性化的细节再现人物形象* 事件通讯的特征及写作要求特征:1.它所反映的事件的新闻性和典型意义 2. 报道新闻事件的详尽性3.报道面比较广泛,写法也较灵活 4. 在叙事中写人写作要求:1.叙事有明确的目的性 2. 线索清晰,脉络分明3.形象地再现事件的特性 4. 全面掌握关于事件的材料,力求写出事件的深广度* 工作通讯的特点及表现手法特点:1.有很强的指导性 2. 有相当的理论色彩表现手法:1.体现新闻性 2. 多用典型材料 3. 写出思想深度 4. 形式多样,运笔灵活
  
  * 工作通讯的新闻性的表现有哪些?
  
  一是寻找“热点”,选准题材二是先声夺人,放开第一腔三是客观报道,拓宽路子
  
  * 风貌通讯的写作特点及要求1.着力反映变化 2. 描述事物的特征 3. 借景抒情、写出感受 4.富于知识情趣
  
  * 借景抒情的三种方法:A.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B. 因事抒情,寓情于事 C.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三十一。新闻特写及其他* 新闻特写的概念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 新闻特写的个性特点: A聚焦性 B描绘性 C感染性
  
  * 新闻特写的分类: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旅游特写
  
  * 新闻特写的写作要领1.基础在于观察 2. 再现现场情景 3. 题材集中突出 4. 白描细描并用
  
  * 报告文学的写作要求:1.新闻性与文学性结合 2. 致力于形象的刻画 3. 深刻揭示社会矛盾
  
  * 调查报告的特征及分类特征: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具体性分类:基本社情型调查、经验性调查、揭露性调查、研讨性调查、核查汇报型调查
  
  写作要求:A.深入第一线,大量占有事实材料 B. 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C.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
  
  * 新闻媒体来信的类别:A.褒贬型 B. 问题型 C. 述评型 D. 呼吁建议型 E. 咨询求援型
  
  2002年“新闻采访与写作”串讲资料(5 )
  
  *** 名词解释*** 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较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2. 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较佳选择。
  
  14. “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
  
  的作用。
  
  15. 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6. 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17. 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18. 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 “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20.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1.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22. 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
  
  23. 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24. 新闻采访的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目击式新闻
  
  25. 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26. 概览与细察-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
  
  27. 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28. 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29. 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30. 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31.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32.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较广泛、较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33.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34.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5. 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36. 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7.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38.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较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39. 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40. 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41. 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42. 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较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43. 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44. 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
  
  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
  
  45.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较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46.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较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
  
  47. 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较重要、较新鲜或较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48. 直接性导语-是一种较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较新鲜、较重要的事实,或较有个性特色、较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49. 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50. 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51.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52. 新闻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
  
  53. “无冕之王”-又称第四等级。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记者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
  
  54. 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55. 解释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线报名,立刻定制专属提升方案。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复习资料 | 高起专 | 专升本 | 重要公告 | 成教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上报名 |

Copyright © www.henannongyeda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x
添加微信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