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自学考试 >

现代管理学自考学习资料第十三章

来源:河南自考网   加入时间:[2019-07-11 17:31]    点击数:

  第十三章   指  挥
  
  了解指挥的类型和方式以及影响指挥实现程度的因素;
  
  掌握指挥的涵义、指挥的内容以及有效指挥的基本要求,明确指挥的特点。
  
  指挥:识记指挥的概念,了解指挥的特点。
  
  指挥的类型与方式:了解指挥两种类型划分及每种类型的涵义,识记三种不同指挥方式的各自涵义。
  
  指挥的实现程度:识记指挥的实现程度涵义,领会影响指挥实现程度主要因素。
  
  指挥的内容:了解指挥的四项主要内容,了解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工作责任的涵义,了解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书面授权和口头授权的区别。
  
  指挥者的权威:了解树立和维护指挥者权威的途径。
  
  指挥权力的合理分配:领会指挥权力合理分配的必要性,了解指挥权力合理分配应考虑的因素。
  
  指挥方式的运用:领会如何适情选择指挥方式,了解台何综合运用指挥方式;能够分析使各种指挥方式更加有效的途径。
  
  指挥的原则:领会指挥的四项原则及各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指挥概述
  
  〖基本内容〗
  
  一、指挥的概念
  
  所谓指挥,就是管理人员凭借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对下属进行调度,指导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活动的行为。
  
  指挥具有以下特点:(1)权威性。权威是影响、改变下属人员行为的力量,任何指挥活动都离不开权威,权威包括“硬权威”和“软权威”两种。(2)垂直性。指挥只能存在于有直接或间接上下级关系的部门或人员之间,从事指挥活动的人员必须拥有相应的职位权力。(3)统一性。指挥必须做到统一,它要求指令要自上而下严格按照直接隶属关系层层下达;要求指令内容反映的是管理人员的共同意见。一个部门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4)明确性。即指挥者明确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思想状况;明确指挥的方向、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明确权责关系及各项规章制度;指挥方法的选择要有明确的针对性。(5)强制性。指挥具有强制性,即要求下属部门与人员封锁条件地服从上级的命令与指示,不得对命令和批示随意解释,更不允许修正和歪曲。
  
  二、指挥的类型与方式
  
  (一)指挥的类型
  
  1.依据指挥者与被指挥者之间关系的不同,指挥可以分为:
  
  (1)直接指挥:直接指挥是指指挥者对自己的直接下属发布命令或指示的活动。直接指挥不仅有利于被指挥者及时、迅速、准确地贯彻指挥意图,也有利于指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间接指挥:间接指挥是指指挥者通过数量不一的中间管理层次对间接下属下达命令与指示的活动。
  
  直接指挥与间接指挥是相对的,一个特定的指挥者,对其直接下级只存在直接指挥,而对其指挥权力的较终接受者,可能更多表现为间接指挥。
  
  (二)指挥的方式
  
  常见的指挥方式有三种:
  
  1.口头指挥:口头指挥是指挥者以口头形式发布命令或指示,对下属人员进行调度和引导。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
  
  口头指挥有其局限性:(1)下级人员可能对指令内容产生错误理解;(2)通过中间层次的口头传达指令更容易导致指令内容的失真或误解;(3)口头指挥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较差。
  
  2.书面指挥:是指指挥者以文字形式发布命令或指示,对下属人员的活动进行调度和引导。具有较强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书面指挥有利于上级人员对下属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有利于明确权责关系,落实奖惩措施。但滥用这种指挥方式或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条件下使用这种方式,易导致公文旅行和公文成灾。
  
  3.会议指挥:会议指挥是指挥者运用会议形式,集中发布命令或指示,对下属人员的活动进行调度和引导。会议形式有利于发挥与会人员的智慧,集思广益,确保指挥活动顺利进行,能丰富指挥人员的经验,提高他们的领导艺术水平。滥用会议形式,一是导致管理组织人力资源的浪费,二是导致管理组织财力、物力及其他资源的浪费。
  
  三、指挥的实现程度
  
  指挥者行使权力时,下属人员会有不同的反应,即对指挥权力的接受程度不同。这就是说指挥权力可能被下属人员完全接受、部分接受或不接受。实践中更多表现为部分实现目标,而管理追求的是较大限度实现目标,这种差异称为指挥的实现程度。
  
  影响指挥实现程度的因素主要有:(1)指挥的目标与手段的合理性。(2)指挥权力的强弱程度。(3)指挥客体的潜在能力。(4)组织环境。
  
  直接指挥与间接指挥
  
  直接指挥:是指指挥者对自己的直接下属发布命令或指示的活动。直接指挥不仅有利于被指挥者及时、迅速、准确地贯彻指挥意图,也有利于指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间接指挥:是指指挥者通过数量不一的中间管理层次对间接下属下达命令与指示的活动。
  
  命令式指挥和指导式指挥
  
  命令式指挥:是指指挥者能通过下达命令,对下级活动的目标、方法、时间、范围、准则等做出明确、具体、详尽的规定,下级必须不可违拗地执行。
  
  指导式指挥:是指指挥者在行使指挥权力,向下级下达目标任务时具有一定的弹性,使下级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口头指挥、书面指挥、会议指挥
  
  口头指挥:是指挥者以口头形式发布命令或指示,对下属人员进行调度和引导。
  
  书面指挥:是指指挥者以文字形式发布命令或指示,对下属人员的活动进行调度和引导。
  
  会议指挥:是指挥者运用会议形式,集中发布命令或指示,对下属人员的活动进行调度和引导。
  
  1.什么是指挥?
  
  所谓指挥,就是管理人员凭借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对下属进行调度,指导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活动的行为。
  
  2.什么是指挥实现程度?
  
  指挥者行使权力时,下属人员会有不同的反应,即对指挥权力的接受程度不同。这就是说指挥权力可能被下属人员完全接受、部分接受或不接受。实践中更多表现为部分实现目标,而管理追求的是较大限度实现目标,这种差异称为指挥的实现程度。
  
  3.影响指挥实现程度的因素?
  
  影响指挥实现程度的因素主要有:(1)指挥的目标与手段的合理性。(2)指挥权力的强弱程度。(3)指挥客体的潜在能力。(4)组织环境。
  
  第二节  指挥的内容
  
  〖基本内容〗
  
  一、下达目标任务
  
  下达目标任务以掌握下属部门及人员的基本情况为依据,使各项目标任务都由较适宜的部门与人员承担,或者说,任何部门及人员都承担各自较希望承担的目标。
  
  指挥者应准确把握以下几点:(1)下属部门 与人员对目标的认识以及对目标所持的态度。(2)下属部门与人员对各项目标在组织整体目标中地位及作用的认识。(3)下属部门的资源状况。(4)下属部门与人员对组织整体的评价和对指挥者的认识。
  
  指挥者要有针对性地下达目标任务,即明确各部门及其人员所要承担的具体目标,这是阶段的实质内容:(1)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人员,使他们明确努力方向;(2)明确实施目标的时间界限;(3)明确实施目标的空间范围;(4)明确实施目标的既定方法;(5)明确实施目标所能够、所应该使用范围。
  
  二、确定权责关系
  
  指挥者要根据需要,明确、合理确定权责关系。
  
  (1)赋予责任。具体讲,责任包括实施目标过程中应承担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工作责任。政治责任是指目标承担者在指挥活动中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服从上级的领导,接受下属的监督。法律责任是指目标承担者在指挥活动中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各项法规、规章,必须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工作责任是指目标承担者在指挥活动中遵守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各项管理政策,服从指挥,维持良好的工作秩序,确保承担目标的落实。
  
  (2)授予权力。承担目标所需要的权力包括:在实施目标过程中的决策权;对实施目标方法措施的选择权;对活动过程的控制权;对直接下属人员的任免权;对各种资源的支配权;对指挥者的建议权;对更下级人员的指挥权。
  
  指挥者的授权方式主要有:①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一般授权是指对下属的一般性工作指示是一种广泛事务的授权,它又可分为柔性授权、模糊授权和懒惰授权。特定授权也称刚性授权,是指挥者对下属的工作、权力、责任均有明确的指定与限制,被授权者必须严格遵守,不得僭越的授权,主要用于对重大活动的指挥。②书面授权与口头授权。书面授权是指挥者以正式文件或文字指令对下属工作的职责范围、目标任务、政策制度作出明确规定的授权,它具有极强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口头授权是指挥者以言语形式授予下属处理一定事务的权力,一般用于对日常活动或一般性活动的指挥。
  
  (3)确保职、权、责的统一。从职、权、责三者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看,职位是基础,职位高低与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成正比例;责任是本质、是核心,一定职位责任的轻重决定着应拥有权力的大小;权力是手段,是责任的派生物。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首先要求各承担目标任务的部门与人员有职、有权、有责,既要防止有职位而无权责,使职位徒具形式,也要防止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使权力失去意义甚至被滥用或承担责任缺少应有的权力保证,其次要保持职、权、责的一致性,既要防止因为职位高低与权力大小、责任轻重失衡而干扰指挥系统,又要防止权大于责而使部分权力失去意义、失去责任制约,或责大于权使部分责任不能承担。
  
  三、及时发出行为指令
  
  指令的内容包括“行”与“止”两个基本方面。“行”即开始各式各样的管理与操作活动。“止”即停止某一项、某几项或全部管理与操作活动。
  
  及时发出行为指令对全面落实计划至关重要。因为:(1)指令使各部门、单位及人员有了更明确、具体的行为依据。(2)指令在计划不周条件下,及时调整人员行为,确保人员行为的有效性。
  
  四、合理配置并及时调整各种资源
  
  人、财、物、时间、信息、空间等各种资源的及时合理配置与调整是发挥其作用的前提。人是较为重要的管理资源,人员配置与调整是否合理直接决定指挥活动的结果。
  
  根据既定计划和实际需要,及时合理配置与调整各种资源,是指挥的又一重要内容。它包括:(1)依据计划要求做好资源配置工作。进行资源配置的内容包括:根据德才兼备和能位一致的原则,配备合适人员;根据承担目标的重要程度和实施目标的实际需要,为实施指令准备物财条件;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的难易程度,为各项工作规定时间界限;根据信息的内容和实际价值,按照及时、准确、全面、定向原则,合理配置信息资源。(2)加强资源利用过程的监督并适时做出调整。它包括:调整人员;根据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以及它们对整个活动的不同影响,调整物财资源配置;根据各项活动所遇到困难的多少以及阻力大小,适当调整完成任务的时间界限;根据较新的信息资料,对某项活动甚至是全部活动进行调整;根据环境条件和实际需要,适当扩大或缩小活动的空间范围。
  
  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工作责任
  
  政治责任:是指目标承担者在指挥活动中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服从上级的领导,接受下属的监督。
  
  法律责任:是指目标承担者在指挥活动中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各项法规、规章,必须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工作责任:是指目标承担者在指挥活动中遵守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各项管理政策,服从指挥,维持良好的工作秩序,确保承担目标的落实。
  
  1.确定权责关系的内容:指挥者要根据需要,明确、合理确定权责关系。
  
  (1)赋予责任。具体讲,责任包括实施目标过程中应承担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工作责任。
  
  (2)授予权力。承担目标所需要的权力包括:在实施目标过程中的决策权;对实施目标方法措施的选择权;对活动过程的控制权;对直接下属人员的任免权;对各种资源的支配权;对指挥者的建议权;对更下级人员的指挥权。
  
  (3)确保职、权、责的统一。从职、权、责三者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看,职位是基础,职位高低与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成正比例;责任是本质、是核心,一定职位责任的轻重决定着应拥有权力的大小;权力是手段,是责任的派生物。
  
  2.指挥的基本内容:一是下达目标任务;二是确定权责关系;及时发出行为指令;四是合理配置并及时调整各种资源。
  
  第三节   指挥的基本要求
  
  〖基本内容〗
  
  一、树立和维护指挥者的权威
  
  权威是指挥的基础,为确保指挥的有效性,上级领导者、指挥者、下属人员都必须有意识地做出努力,树立并维护指挥者的权威地位。
  
  对上级领导者来讲,首先要做到用人不疑,根据指挥活动的需要对指挥者充分授权。其次,不干涉指挥者的具体工作使其自主行使权力。较后,对指挥者的工作成绩要及时表扬,予以鼓励,以示对其工作的肯定。
  
  对指挥者来讲,要树立和维护自身的权威,关键是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一个优秀的指挥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1)政治素质(2)作风素质(3)专业知识素质(4)能力素质(5)心理素质
  
  对下级来讲,工作中应注意以实际行动维护指挥者的权威,这是工作的需要。
  
  二、合理分配权力
  
  权力的合理分配可以使指挥者对指挥系统实施有效调控,使指挥者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考虑处理指挥活动中的重大问题,也有利于增强下属人员的责任感,调动他们参与指挥活动和落实各项指令的积极性。
  
  指挥者在概略分配时,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权力的重要程度。权力的稳定性和涉及的范围。三是下属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四是指挥系统的历史和现状。五是指挥系统调控手段的完备程度。六是指挥者在分配权力时,还应考虑到环境因素。
  
  三、有效地运用指挥方式
  
  各种指挥方式都有其独特作用,实践中应根据需要,既可灵活选择,发挥每一种指挥方式的特有作用,也可综合运用,实现其整体功能。
  
  (1)适情选择指挥方式。指挥对象的数量有多有少,复杂程度各异。指挥活动中会遇到大量已经预料到或不曾预料到、经常性或偶发性的问题。
  
  口头指挥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一是指挥对象数量较少;二是指挥对象相对集中;三是处理一般性的问题;四是处理时效性较强的问题。
  
  书面指挥主要适用于:一是指挥对象数量较多,且分布面广;指令内容复杂,需要下属人员认真领会正确对待;对下属人员的行为有具体、明确、严格的要求;处理重大而严肃的问题;处理那些指挥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会议指挥适用于参与人员众多、涉及面广、对象分散的指挥活动。
  
  (2)综合运用指挥方式。常见的有:一是两种指挥方式并重使用,比如通过会议形式由指挥者口头下达指令;二是三种指挥方式并重使用,比如借助会议形式下达书面指令,并由指挥作出口头说明。
  
  (3)使各种指挥方式更加有效。
  
  要使口头指挥更加有效,指挥者必须注意:①口语表述标准化、规范化,防止下属人员误解指令内容;②指令内容要系统全面,防止受外界干扰或思维混乱而出现纰漏;③突出指令的重点或下属容易忽略的内容,可借助手势、面部表情、语气和表述过程中的抑扬顿挫,加深下属的印象而收到效果;④选择合适的物质手段和适宜的环境等。
  
  要使书面指挥更加有效,指挥者及其下属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文书管理的原则,包括规范统一、精简实效、科学处理等。
  
  要使会议更加有效的关键是会议组织。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会议,指挥者都是核心人员,是会议的直接或间接组织者,他们对会议的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
  
  做好会议组织工作:①必须明确会议目标和会议议题,一个会议只能有一个目标和一个中心议题;②明确会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动与会人员的参与积极性;③做好会前准备工作;④与会人员必须和会议内容有关,避免无关人员与会或提高会议级别而勉励高层领导出席;⑤做好会议讨论的组织工作;⑥会议组织者应认真听取会议讲座吸取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较后的总结发言,这是会议的核心环节。
  
  四、坚持指挥的原则
  
  在现代科学管理中,指挥者的指挥活动应尽可能避免主观随意性,应坚持以下四种原则:
  
  (1)以计划为依据。计划目标是指挥系统存在的基础,指挥者要从有效实现计划目标出发,任何背离计划的行动都应该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2)统一性。即实现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要求所有下属人员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接受某一特定领导者的领导,以保证他们明确对谁负责、向谁请示或汇报问题。统一领导则是要求同一项工作或将要达到同一目标的活动只能归一个领导者负责,这是集中力量,有效利用资源的必备条件。
  
  (3)秩序。指挥系统必须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一要明确层级权力关系;二是合理分工,使每一个人员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三是有健全完善的纪律,使每一个人员都有所遵循,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四是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性。
  
  (4)强制与说服相结合。为了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指挥者在运用权力下达和推行指令过程中,即要用强制性下达指令,还必须运用启、诱导等说服教育措施,使下属人员真正理解指令的内容,化强制行为为主动行为。
  
  优秀指挥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一个优秀的指挥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1)政治素质(2)作风素质(3)专业知识素质(4)能力素质(5)心理素质
  
  指挥者在权力分配时综合考虑的因素:指挥者在概略分配时,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权力的重要程度。权力的稳定性和涉及的范围。三是下属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四是指挥系统的历史和现状。五是指挥系统调控手段的完备程度。六是指挥者在分配权力时,还应考虑到环境因素。
  
  指挥的基本要求:一是树立和维护指挥者的权威;二是合理分配权力;三是有效地运用指挥方式;四是坚持指挥的原则。
  
  〖本章小结〗
  
  指挥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有效的指挥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条件,本章从三方面对指挥职能进行了介绍。首先介绍了指挥的概念、类型、方式及指挥的实现程度,使学员对指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介绍了四方面的基本内容。较后从树立和维护指挥者的权威、合理分配权力、有效地运用指挥方式、坚持四项指挥原则等方面,阐述了指挥的基本要求。系统掌握本章以上三方面内容,是管理人员提高指挥能力的基础条件。
  
  〖学习建议〗
  
  指挥能力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指挥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本章从三方面对指挥作了介绍。第一节主要把握指挥的概念、类型的三种方式及指挥的实现程度,这些是指挥的基础,以识记为主。第二节介绍了指挥的四方面内容,学员能够了解四方面的内容即可,指挥的内容做简答题准备。第三节从四方面介绍了指挥的基本要求,其中坚持指挥的原则 、树立和维护权威等更为重要,第三节是本章的重点,需认真把握。
  
  〖本章练习〗
  
  一、多项选择题:
  
  1.指挥具有以下特点( ABCDE )。
  
  A、权威性 B、统一性 C、强制性
  
  D、垂直性 E、明确性
  
  2.依据指挥者与被指挥者之间关系的不同,指挥可分为( CE )。
  
  A、口头指挥 B、书面指挥 C、直接指挥
  
  D、会议指挥 E、指导式指挥
  
  3.常见的指挥方式有三种即( CDE )。
  
  A、命令式指挥 B、指导式指挥 C、口头指挥
  
  D、书面指挥E、会议指挥
  
  二、名词解释:
  
  指  挥:就是管理人员凭借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对下属进行调度,指导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活动的行为。
  
  指挥的实现程度:指挥者行使权力时,下属人员会有不同的反应,即对指挥权力的接受程度不同。这就是说指挥权力可能被下属人员完全接受、部分接受或不接受。实践中更多表现为部分实现目标,而管理追求的是较大限度实现目标,这种差异称为指挥的实现程度。
  
  三、简答题:
  
  1.影响指挥实现程度的因素?
  
  答:影响指挥实现程度的因素主要有:(1)指挥的目标与手段的合理性。(2)指挥权力的强弱程度。(3)指挥客体的潜在能力。(4)组织环境。
  
  2.简述指挥者分配权力时综合考虑的因素?
  
  答:指挥者在权力分配时综合考虑的因素:指挥者在概略分配时,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权力的重要程度。权力的稳定性和涉及的范围。三是下属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四是指挥系统的历史和现状。五是指挥系统调控手段的完备程度。六是指挥者在分配权力时,还应考虑到环境因素。
  
  3.简述指挥者如何适情选择指挥方式?
  
  答:指挥对象的数量有多有少,复杂程度各异。指挥活动中会遇到大量已经预料到或不曾预料到、经常性或偶发性的问题。指挥者应适情选择指挥方式。
  
  口头指挥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一是指挥对象数量较少;二是指挥对象相对集中;三是处理一般性的问题;四是处理时效性较强的问题。
  
  书面指挥主要适用于:一是指挥对象数量较多,且分布面广;指令内容复杂,需要下属人员认真领会正确对待;对下属人员的行为有具体、明确、严格的要求;处理重大而严肃的问题;处理那些指挥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会议指挥适用于参与人员众多、涉及面广、对象分散的指挥活动。
  
  4.简述指挥者如何综合运用指挥方式?
  
  答:综合运用指挥方式常见的有:一是两种指挥方式并重使用,比如通过会议形式由指挥者口头下达指令;二是三种指挥方式并重使用,比如借助会议形式下达书面指令,并由指挥作出口头说明。
  
  5.简述指挥的特点?
  
  答:指挥具有以下特点:(1)权威性。权威是影响、改变下属人员行为的力量,任何指挥活动都离不开权威,权威包括“硬权威”和“软权威”两种。(2)垂直性。指挥只能存在于有直接或间接上下级关系的部门或人员之间,从事指挥活动的人员必须拥有相应的职位权力。(3)统一性。指挥必须做到统一,它要求指令要自上而下严格按照直接隶属关系层层下达;要求指令内容反映的是管理人员的共同意见。一个部门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4)明确性。即指挥者明确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思想状况;明确指挥的方向、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明确权责关系及各项规章制度;指挥方法的选择要有明确的针对性。(5)强制性。指挥具有强制性,即要求下属部门与人员封锁条件地服从上级的命令与指示,不得对命令和批示随意解释,更不允许修正和歪曲。
  
  6.简述优秀的指挥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答:。一个优秀的指挥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1)政治素质(2)作风素质(3)专业知识素质(4)能力素质(5)心理素质
  
  7.简述指挥者确定权责关系的主要包含的内容?
  
  答:确定权责关系的内容:指挥者要根据需要,明确、合理确定权责关系。
  
  (1)赋予责任。
  
  (2)授予权力。
  
  (3)确保职、权、责的统一。
  
  五、论述题:
  
  1.试述指挥的主要内容?
  
  答:指挥的主要内容有:
  
  (1)下达目标任务
  
  下达目标任务以掌握下属部门及人员的基本情况为依据,使各项目标任务都由较适宜的部门与人员承担,或者说,任何部门及人员都承担各自较希望承担的目标。指挥者还要有针对性地下达目标任务,即明确各部门及其人员所要承担的具体目标。
  
  (2)确定权责关系
  
  指挥者要根据需要,明确、合理确定权责关系。一是赋予责任。二是授予权力。三是确保职、权、责的统一。
  
  (3)及时发出行为指令
  
  指令的内容包括“行”与“止”两个基本方面。“行”即开始各式各样的管理与操作活动。“止”即停止某一项、某几项或全部管理与操作活动。及时发出行为指令对全面落实计划至关重要。
  
  (4)合理配置并及时调整各种资源
  
  人、财、物、时间、信息、空间等各种资源的及时合理配置与调整是发挥其作用的前提。人是较为重要的管理资源,人员配置与调整是否合理直接决定指挥活动的结果。根据既定计划和实际需要,及时合理配置与调整各种资源,是指挥的又一重要内容。
  
  2.试述树立和维护指挥者权威的途径?
  
  答:树立和维护指挥者的权威:权威是指挥的基础,为确保指挥的有效性,上级领导者、指挥者、下属人员都必须有意识地做出努力,树立并维护指挥者的权威地位。
  
  对上级领导者来讲,首先要做到用人不疑,根据指挥活动的需要对指挥者充分授权。其次,不干涉指挥者的具体工作使其自主行使权力。较后,对指挥者的工作成绩要及时表扬,予以鼓励,以示对其工作的肯定。
  
  对指挥者来讲,要树立和维护自身的权威,关键是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一个优秀的指挥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1)政治素质(2)作风素质(3)专业知识素质(4)能力素质(5)心理素质
  
  对下级来讲,工作中应注意以实际行动维护指挥者的权威,这是工作的需要。
  
  3.试述指挥应坚持的四项原则?
  
  答:在现代科学管理中,指挥者的指挥活动应尽可能避免主观随意性,应坚持以下四种原则:
  
  (1)以计划为依据。计划目标是指挥系统存在的基础,指挥者要从有效实现计划目标出发,任何背离计划的行动都应该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2)统一性。即实现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要求所有下属人员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接受某一特定领导者的领导,以保证他们明确对谁负责、向谁请示或汇报问题。统一领导则是要求同一项工作或将要达到同一目标的活动只能归一个领导者负责,这是集中力量,有效利用资源的必备条件。
  
  (3)秩序。指挥系统必须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一要明确层级权力关系;二是合理分工,使每一个人员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三是有健全完善的纪律,使每一个人员都有所遵循,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四是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性。
  
  (4)强制与说服相结合。为了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指挥者在运用权力下达和推行指令过程中,即要用强制性下达指令,还必须运用启、诱导等说服教育措施,使下属人员真正理解指令的内容,化强制行为为主动行为。
  
  4.试论述指挥的四项基本要求?
  
  答:指挥的基本要求:
  
  一、是树立和维护指挥者的权威;
  
  二、是合理分配权力;
  
  三、是有效地运用指挥方式;
  
  四、是坚持指挥的原则。
在线报名,立刻定制专属提升方案。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复习资料 | 高起专 | 专升本 | 重要公告 | 成教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上报名 |

Copyright © www.henannongyeda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x
添加微信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