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自学考试 >

自考政府经济管理概论笔记第四章

来源:河南自考网   加入时间:[2019-07-11 17:46]    点击数:

  第四章 宏观经济总量管理
  
  识记:
  
  1.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的含义;
  
  答: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是指为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方面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2.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的特征;
  
  答: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的特征有:
  
  1.全局性;
  
  2.综合性;
  
  3.系统性。
  
  3.经济手段的概念;
  
  答:经济手段一般是指与价值范畴相关联并用以调整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利率、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等。
  
  4.经济手段的特征;
  
  答:经济手段的特征是:
  
  1.间接性;
  
  2.采取价值形式;
  
  3.依赖良好的市场环境。
  
  5.法律手段的概念;
  
  答: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经济立法与司法来调控经济的行为和措施。
  
  6.法律手段的特征;
  
  答:法律手段的特征是:
  
  1.权威性;
  
  2.强制性;
  
  3.相对稳定性。
  
  7.行政手段的概念;
  
  答:行政手段是指国家凭借政府的权力与权威,通过采取发布命令、指示、规定、政策及下达指令性计划等行政方法,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直接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总称。
  
  8.行政手段的特征;
  
  答:行政手段的特征是:
  
  1.直接性;
  
  2.强制性。
  
  9.狭义的宏观经济管理组织体系;
  
  答:狭义的宏观经济管理组织体系,是指由从事宏观经济管理的政府机构及其相关人员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这是通常的理解。
  
  10.广义的宏观经济管理组织体系;
  
  答:广义的宏观经济管理组织体系,则包括直接参与宏观经济管理的政府组织和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沟通、协调、监督、咨询和服务等作用的社会中介组织及其相关工作人员。
  
  11.社会中介组织的概念;
  
  答:非政府的社会中介组织,亦称市场中介组织,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等之间,发挥沟通、协调、监督、咨询和服务等中介作用的一些民间组织的总称。
  
  12.国内生产总值;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较终成果,这里的常住单位是指一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经营场所并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单位和个人。
  
  13.国民生产总值;
  
  答: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较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是一定时期内GDP与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之和。其公式是:GNP=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GDP+(本国居民从国外-国外居民在本国)
  
  获得的要素收入获得的要素收入
  
  14.国民生产净值;
  
  答:国民生产净值GNP减固定资产折旧。GNP核算贯彻的是“国民原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较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如果从较终产品价值中扣减资本品的折旧,即可得到国民生产净值。
  
  15.国民收入;
  
  答: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川生产要素报酬的总和。
  
  16.个人收入;
  
  答:个人收入(PI)是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总收入。
  
  17.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以后的剩余部分,是人们可以任意支配的收入,既可以用于消费,也可以用于储蓄。
  
  18.价格总水平;
  
  答:宏观经济调控所追求的价格稳定,并非指所有商品价格静止不变,而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19.总需求的概念和构成;
  
  答:总需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对较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购买力总量。
  
  总需求通常被概括为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部分构成。
  
  20.总供求平衡的概念。
  
  答:总供求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及结构上大体均衡的一种经济运行状态。
  
  领会:
  
  1.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体系;
  
  答: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体系:
  
  1.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3.价格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5.收入分配的公平。
  
  2.经济手段的局限性;
  
  答:经济手段的局限性表现在:
  
  1.经济手段的间接性,使其调节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由于经济手段的有效运用依赖良好的市场环境,而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使经济手段的作用力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
  
  3.不同经济杠杆的运用,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3.法律手段的局限性;
  
  答:法律手段的局限性表现在:
  
  1.由于法律的规范性和立法程序的严密性,所以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的立法往往滞后,由此带来管理在一段时期内的无法可依;
  
  2.法律对经济活动在罪与非罪以外的规范往往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因此,运用法律手段的同时必须有其他手段的配合;
  
  3.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法可依,更要取决于是否严格执法。
  
  4.行政手段的局限性;
  
  答:行政手段的局限性表现在:
  
  1.缺乏灵活性,缺乏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2.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5.按照行政区划划分,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政府组织系统;
  
  答:按照行政区划划分,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政府组织系统分为: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地市、县、乡镇镇五级。
  
  6.按照职能划分,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政府组织系统;
  
  答:按照职能划分,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政府组织系统分为:
  
  1.宏观经济决策系统;
  
  2.宏观经济调控系统;
  
  3.专业经济管理系统;
  
  4.社会发展管理系统;
  
  5.政务系统。
  
  7.总需求的形成;
  
  答:总需求的形成:
  
  1.总需求的构成: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
  
  2.影响总需求形成的因素:
  
  1.货币供应量;
  
  2.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3.价格总水平;
  
  4.外贸出口。
  
  8.总供求平衡的正确理解;
  
  答:对于总供求的平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总供求的平衡既包括总量的平衡,也包括结构的平衡。
  
  2.总供求的平衡既包括短期平衡,也包括长期平衡。
  
  3.总供求的平衡应该是动态平衡,而不是静态平衡。
  
  4.总供求的平衡不是两者在数量上的绝对相等,而是相对平衡。
  
  9.二部门经济中总供求平衡的条件;
  
  答:二部门经济中总供求平衡的条件:
  
  支出法:Y=C+I
  
  收入法:Y=C+S
  
  其恒等式为:C+I=C+S
  
  I=S
  
  10.三部门经济中总供求平衡的条件;
  
  答:三部门经济中总供求平衡的条件:
  
  支出法:Y=C+I+G
  
  收入法:Y=C+S+T
  
  其恒等式为:C+I+G=C+S+T
  
  I+G=S+T
  
  I=S+(T-G)
  
  11.四部门经济中总供求平衡的条件。
  
  答:四部门经济中总供求平衡的条件:
  
  支出法:Y=C+I+G+X
  
  收入法:Y=C+S+T+M
  
  其恒等式为:C+S+T+M=C+I+G+X
  
  或:S+T+M=I+G+X
  
  或:I=S+(T-G)+(M-X)
  
  应用:
  
  1.构建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答: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坚持了以下的基本原则:
  
  1.效率、稳定与公平兼顾的原则;
  
  2.总理控制与结构平衡兼顾的原则;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经济手段的积极作用;
  
  答:经济手段的积极作用是:
  
  1.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调节生产与消费,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3.法律手段的作用;
  
  答:法律手段的作用是:
  
  1.它是国家行使社会经济管理职权、处理经济矛盾、解决经济纠纷、判定罪与非罪、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
  
  2.国家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有利于保障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从而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维护司法公正,保护社会经济的稳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
  
  4.行政手段的作用;
  
  答:在单纯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难以奏效,或者要在短期内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迫切问题时,行政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我国生产力布局、社会总供求平衡、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经济部门的发展、环境保护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均是行政手段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用武之地。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非常时期(如战争时期、经济恢复时期),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能有效地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以尽快实现阶段性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5.建立宏观经济管理组织体系的原则;
  
  答:建立健全宏观经济管理的组织机构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2.精简原则;
  
  3.统一原则;
  
  4.效能原则;
  
  5.依法行政原则。
  
  6.社会中介组织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答:社会中介组织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是:
  
  1.社会中介组织可以替代和延伸政府的一部分职能;
  
  2.社会中介组织在与政府及企业进行合作时,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7.影响总供给形成的因素;
  
  答:影响总供给形成的因素有:
  
  1.资本投入量;
  
  2.劳动投入量;
  
  3.技术进步;
  
  4.资源的利用效率。
  
  8.影响总需求形成的因素;
  
  答:影响总需求形成的因素有:
  
  1.货币供应量;
  
  2.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3.价格总水平;
  
  4.外贸出口。
  
  9.总供求失衡的两种形式。
  
  答:总供求失衡有两种形式:
  
  1.总需求持续、过度地大于总供给,简称为需求膨胀;
  
  2.总供给持续、过度地大于总需求。
在线报名,立刻定制专属提升方案。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复习资料 | 高起专 | 专升本 | 重要公告 | 成教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上报名 |

Copyright © www.henannongyeda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x
添加微信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