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自学考试 >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资料第八章

来源:河南自考网   加入时间:[2019-07-27 18:05]    点击数:

  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
  
  这一章较抽象,主要是记住第一节的内容,可以出一些小题目;第二节将备考重点择其要而记住就行了。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化是靠教育传递下来的
  
  1、中国古代教育是中国古代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古代文化不断创新的的动力,因为中国古代文化是靠中国古代教育一代一代传递下来的。
  
  2、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西周以前。
  
  3、学官:是虞时设置的管理教育事务的官员,负责对人民进行伦理道德和音乐诗歌的教育等。
  
  4、国学,西周时出现,同时还有乡学。
  
  5、商周时代,我国不仅有宫廷教育,还注意幼儿教育,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体的“六艺”教育体制。
  
  6、私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民间教育形式,以私人自由讲学为主。如孔子、墨子、孟子等。
  
  7、《礼记》中的《学记》和《大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的教育学专著,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此外还有《荀子。劝学》《管子。弟子职》。
  
  8、太学,西汉时期出现的专门传授知识、研究学问的机构,汉武帝时设在长安,是中国当时的较高学府;太学的课程是通经致用为主,学生分经受业,经考试及格,任用为官吏。
  
  9、博士:是指汉代太学里选聘的学优德劭者担任的教授,其学生为博士弟子。
  
  10、汉代地方政府办的官学在郡国称“学”,县称“校”,乡称“庠”,聚称“序”。私学中小学程度的称为“书馆”。(学校庠序)
  
  11、两汉教育以儒学经典为教材,主张教育要明经修行。其教育设施、教育思想和汉代的选举制度是互相配合的。
  
  12、晋代中央学制分国子学和太学两种。国子学限五品以上贵族子弟入学;太学为平民子弟而设。
  
  13、隋唐时期建立健全了科举考试制度,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官员任用、均服从或从属于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和培育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一致起来以后,促进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当时的政治革新。
  
  14、唐代取士之法:一是生徒法,即从各地学生中选成绩优良者到尚书礼部受试;二是贡举法,即从非在校学生通过州县试后送到京师复试。三是制举法,是指特种考试,产生非常之才,试于殿廷。
  
  此外还有武举。
  
  15、国子监,是唐代中央兼大学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双重性质的组织。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等,此外还有弘文馆、崇文馆。
  
  16、书院,出现于唐宋之后,原为藏书、校书之地,宋时将书院与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成为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之地方。主持人称洞主或山长。建制有民办、官办、民办官助等多种形式。其讲学以义理修养为核心,可以弥补科举制度之不足。
  
  17、明清学校,中央有国子监及宗学(贵族学校),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边疆及特殊地方还有卫学(军事学校)。地方各学校互不隶属,皆有送学生到国子监的资格。
  
  18、明清科举制度分乡试、会议和殿试三种。
  
  19、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对传播中国文化,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心理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0、中国古代教育是人文主义的教育,它以做人为教育的唯一目的,注重教人以德行与智慧,而不只是单纯的知识。
  
  2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一是综合观,即大教育观。把教育看成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看成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主张教育一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种人才,二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二是辩证观,即对立统一观,强调德育与知识教育要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内在观,即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
  
  1、2001年江苏卷:晋代中央学制分为两种,一为国子学,一为(太学)。
  
  2、学记和(大学)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古典教育学专著。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
  
  1、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思想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循序渐进;教学相长;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2、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思想之一,是孔子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要强调教学方式的变化。
  
  3、孟子的“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的基本意思:教师如同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以启发和诱导学生,激发学生有进无退的学习积极性。
  
  4、学记的“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则和,强而弗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矣”的含义: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求得理解。
  
  5、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只有对所学知识熟练了,融会贯通了,才可举一反三。
  
  6、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学思并重,以学习为基础,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把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
  
  7、孔子循循善诱人的含意:教学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既不能松懈或间断,也不能流于急躁。
  
  8、学记的“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的含意:
  
  9、荀子提出教育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教师要有尊严,能使人敬服;二是教育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育学经验;三是教师需具备有条理有系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且不违反师说;四是了解精微的理论而且能够解说清楚。此外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
  
  10、2001年江苏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A ) A论语 B孟子 C墨子 D管子
在线报名,立刻定制专属提升方案。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复习资料 | 高起专 | 专升本 | 重要公告 | 成教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上报名 |

Copyright © www.henannongyeda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x
添加微信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