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自学考试 >

北大《环境心理学》笔记笔记(三)

来源:河南自考网   加入时间:[2019-07-30 18:02]    点击数:

  ★★★★L-何为噪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J-什么是噪音?哪些变量决定了噪音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就人对声音的感受效果而言,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一般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称为乐音。
  
  M-噪音: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则变成噪音。
  
  M-白噪音:等强度的所有频率声音组合而成的声音叫做白噪音。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给噪音下定义,可以说,人们评价为不想要听的声音都是噪音。
  
  噪音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有三个重要的变量:音量、可预测性、知觉的可控制性。按照他们的观点,即使噪音的音量很低,如果它不可预测,知觉的可控制性低,那么它令人厌烦的适度和人们对它的消极反应都会增加。
  
  ⑴音量:噪音的音量越大,越有可能干扰人们的言语交流,并会引起个体生理的唤醒和应激、注意力分散等。
  
  ⑵不可预测、无规律的噪音比可预测的、持续的噪音更让人厌烦。
  
  ⑶如果噪音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那么,它产生的干扰要强于能够控制的噪音。
  
  以上三个变量能以任何形式组合,但当噪音的音量很大、不可预测、不能控制时,造成的干扰是较大的。除了这三个变量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增加人们对噪音的厌烦,这些因素是:当我们认为噪音是不必要的时候;当处在噪音环境中的人发现没有能力控制噪音时;听到噪音,并且知道它对健康有害时;发出的噪音引起恐惧感时;由于噪音而对周围环境的其它方面不满意时。
  
  噪音的种类及其特点:
  
  1、交通噪音:由汽车,火车,飞机和其他交通运输工具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属于交通噪音。具两特点:①交通噪音存在十分广泛。汽车噪音是城市噪音的主要来源;空中交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机场临近
  
  区域的噪音水平;火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是交通噪音的一种。
  
  ②交通噪音的音量通常都很大。机场附近的噪音响度大约在75dB—95dB之间。
  
  2、职业噪音:
  
  在工作场所中的噪音是第二个主要的噪音来源。职业噪音的第一特点是都为宽带噪音。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广泛性和音量都较大。
  
  噪音的来源除了上述两种外,还有工业噪音,施工噪音和生活噪音等。
  
  ★★J-噪音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噪音与健康
  
  1、听力损伤:听力损伤包括两种情况:暂时阈限改变和永久性阈限改变。听力损伤为暂时阈限改变的患者能够在噪音消除后的16小时内恢复到正常阈限;当听力损伤为永久性阈限改变时,则在噪音消除后的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听力都还不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1972年美国20岁年轻人的听力才相当于苏丹部落70岁老人的听力。
  
  2、噪音对健康的影响:高水平的噪音可能会导致生理唤醒和一系列应激反应。噪音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害的:它使人血压升高、影响神经系统和肠胃功能。较近的研究还发现,噪音对人类和动物的免疫系统都有影响。噪音不仅能够直接影响个体的健康,而且还会通过改变某些行为,对健康产生间接的影响。例如,由于噪音人们会喝更多的咖啡或酒、抽更多的香烟。噪音对健康的影响就是以这些行为为中介,间接造成的。
  
  二、噪音对心理的影响:
  
  噪音不只会影响人的重量机能,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利影响。如会引起头痛、恶心、易怒、焦虑、阳痿和情绪变化无常等。高噪音区域患精神病的机率更高。
  
  噪音与疾病的关系与噪音与健康的关系相同,噪音是通过一些中介变量引发心理疾病的。例如,在噪音环境中,会使个体知觉到的控制感减弱,以及产生无助感;这些心理反应会更容易引发心理疾病。
  
  ★★L-噪音与操作的关系。★★
  
  1、噪音呈现期的影响:
  
  在噪音环境中,人的操作行为会受到影响,出错率增加。研究表明,个体的操作行为是否受噪音影响,影响程度如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当噪音是不可预测的,会对需要高警觉性的任务,记忆任务和复杂任务产生干扰。个体的敏感程度不同,性格不同,受噪音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2、噪音过后的影响:
  
  噪音过后产生的影响要大于噪音呈现时的影响。例如,格拉斯等人先让被试在强度为108dB的噪音环境中呆25分钟,然后完成规定的任务,任务之一是解决一些实际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二个任务是让被试做校对。被试分为四组:无噪音的控制组,可预测噪音出现组,可控制噪音组,既不能预测也不能控制噪音组。结果表明,对于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噪音组,只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表现出在失败多次后还继续尝试解决问题,他们在校对工作中的出错率也高。很多研究都证明,噪音过后的影响如何,主要取决于对噪音的知觉控制。当个体有能力控制时,噪音对操作行为的影响就会比较小。
  
  3、噪音对儿童操作的影响:
  
  对于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的儿童会引发长时间的应激,也会损伤其认知操作能力。
  
  4、J-噪音影响的发生:
  
  噪音之所以会影响任务操作,是因为噪音对言语产生了内在的“掩盖”作用,使个体很难“听到自己在想什么”。
  
  噪音可能会削弱个体对信息的提取和做出反应。
  
  噪音使注意范围缩小的表现,包括回忆与任务无关或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存取信息的能力都减弱了。
  
  ★★L-噪音对社会行为产生的影响。★★
  
  噪音不仅造成听觉的损伤、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健康、干扰操作行为,而且还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关系,例如人际吸引、利他行为和攻击性。
  
  1、噪音与人际吸引
  
  人际距离可做为噪音与人际吸引之间关系的一个方法。当噪音的强度为80dB时,人们彼此感到舒适的距离增加,即噪音使人们要求有更大的个人空间,降低了人际吸引。不同的情境,噪音对人际吸引的影响也不同,女性更喜欢与她们一起处在噪音中的人。居住区周围的交通噪音使邻里间的交往减少。这是因为噪音使人的注意范围缩小了,因此人们只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很小一部分。所以在对其他人的知觉便受到了影响,导致极端或不全面的负性判断。
  
  2、噪音与攻击性
  
  噪音增加了唤醒水平,也应该会增强攻击性,特别是对于具有攻击性倾向的人。但噪音并不会直接增强攻击性,只有当个体被激怒或情绪不佳时噪音才对攻击性产生影响。
  
  如果个体不能预测噪音的出现,那么会引起较高的唤醒水平,导致更高的攻击性。当人知道可以控制噪音时,噪音不会对攻击性产生影响。
  
  3、噪音与利他行为
  
  个体的助人行为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比在消极情绪状态下要多。因为噪音会导致消极情绪,所以噪音会影响到助人行为。噪音分散了个体的部分注意力,因此,不能注意周围环境的细节和重要线索,对他人的需要也就“视而不见”了。
  
  例如,实验室实验分三种不同的噪音环境:48dB的正常噪音;65dB和85dB白噪音。过程是让被试和实验助手一起等,助手故意把书掉到地上,记录被试是否帮捡地上的书。结果,在正常噪音、65dB和85dB白噪音三种条件下,帮助捡起掉落书刊的百分比分别为72%、67%和37%.其它一些研究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噪音使人的注意广度变窄,不能注意到旁人的需求,因此使助人行为减少。
  
  办公室和工业场所的噪音:
  
  1、 办公室噪音:超过一半的人表示,办公室噪音不有得到控制之前,这些噪音干扰了他们的工作,噪音使雇员的工作满意度下降。
  
  2、 商业和工业场所的噪音:商业和工业场所的噪音主要表现为防碍信息的传达。
  
  3、 交谈干扰水平(SLL):交谈声带来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噪音的振幅和频率(f越相似,干扰越大),而且也取决于交谈者和听者的距离。噪音强度在55—70dB之间是工作中可以接受的噪音范围。
  
  用交谈干扰水平作为评定可接受的交谈声的指标。
  
  4、噪音和生产力:一些观点认为,在噪音环境里的人的注意力会分散、容易疲劳,造成工作中出错率增高。
  
  J-举例说明怎样控制噪音?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能正常生活,正常交流信息,控制噪音的干扰是完全必要的。
  
  1、 首先是对噪音源要严加控制,不要让其超过影响的标准;
  
  2、 可以从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上采用隔离、屏障等保护措施。如在公路两侧设置绿化带消除噪音;在高速公里两侧设隔声屏障。
  
  3、 在居民区,邻里之间应该主动降低声响设备的音量,尽可能减少对他人的干扰。
  
  4、 通过变化家具摆设也可以削弱噪音。
  
  5、 近来,英国研究出“以噪音消除噪音”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将模仿声转化成数字信号加以分析,产生一个“镜像声”,也可以用来消除噪音。
  
  第八章 灾害、污染与行为
  
  拉扎勒斯和科恩在1977年区分了三种引起应激的事件:
  
  1、 日常烦恼:指的是那些重复出现的小事——每天的工作,上课等;
  
  2、 个人紧张性刺激:指的是发生在个人层面上的更加严格的威胁和损失,包括失恋,失业,及其他突然而严重的,需要人们作出很大努力去适应,而且会有许多人受影响的事件。
  
  3、 紧张性刺激:——灾害,是较主要的环境刺激因素。
  
  ★M-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由自然力引起,不受人类控制。强调的是灾难的后果。对自然灾害的定义包括极端的天气,即冷、热、龙卷风、暴风雪、冰雹、暴风、季风等。地震和火山喷发、泥石流以及雪崩也都是自然灾害。
  
  J-自然灾害的特征:
  
  自然灾害的特征有:突然性、不可预测性、不可控制和预测、剧烈的,破坏力极大。
  
  一次灾难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者受到的威胁就越大,事件的影响也就越大。
  
  另一个影响灾灾难严重程度的主要特征,是人们是否获得了足够的预警。
  
  如可能会影响到受害者反应的灾难的特征有:生命威胁、受伤、看到死亡、朋友的死伤、金钱物质损失、与家庭隔离,地区的准备工作,社会凝聚力等。
  
  总之,自然灾害有许多重要的特征,它们突然,有力,无法控制,引起破坏和混乱,通常很短暂,有较低点,有时可以预报。
  
  对自然灾难的研究难以开展的原因:P118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1、 这些灾难仅在它们发生之后才能进行研究。
  
  2、 对控制组的选择。我们选取谁来与地震和风暴的受害者相比?
  
  3、 研究手段的问题,我们必须在灾难发生后,立即在混乱的条件下开展研究。
  
  4、 被试的选取也有问题,由于要立即开展研究,可能就无法随机选取被试,有时只能半随机或不考虑随机。这可能导致数据没有代表性。
  
  TX/ J-举例说明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对灾难的知觉?
  
  影响对灾难知觉的重要因素包括危机效应、堤岸效应以及适应。
  
  M-危机效应:指的是在事件刚刚发生时,人们对它的意识和注意较为深刻,但是,很快在下次灾难到
  
  来之前就消失了。如洪水到来之前很易被忽视,一旦来临,人们就会开始关注它,同时建立若于计划。
  
  M-堤岸效应:是指一旦采取某种措施来避免灾害,人们总是倾向于采用以前的方案。
  
  M-适应:就像我们适应噪音和气味一样,我们也对威胁和灾难产生适应。
  
  人格差异也会对我们知觉灾害产生影响。内控者认为他们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命运,外控者则认为处部力量,如强者、政府,神控制着他们。另外一种人格特质与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有关,例如有人比较注意中高房屋、安装水泵、购买保险等,这种人格被称为“压抑型”。他们拒绝承认危险的存在,尽管从直觉上讲这类人会更加注意采取预防措施。可能的解释是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拒绝灾难。无论如何,人格在决定人们对控制灾难的知觉中发挥着作用。
  
  ★★L-自然灾害的影响。★★
  
  灾难影响行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种:
  
  ⑴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⑵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⑶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仅发生于那些灾难的回忆挥之不去,以及以前就有心理问题的人。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在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凝聚力。面对灾难,较合理的行动就是逃跑和隐蔽,采取措施保护生命财产。⑷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如前所述,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研究发现,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他自然灾害过后,受害者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问题。
  
  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经历了创伤以后,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无关事件的念头,强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
  
  1、 孩子与灾难:
  
  研究发现,孩子们对灾难的反应大致与成为类似,尽管有时他们似乎恢复得更快。但孩子们更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包括做噩梦,逃避灾难的暗示等。有时,孩子身上会留有严重的和持续的后果,但这似乎常发生于暴力灾难之后。
  
  2、 年龄与灾难反应:
  
  孩子的年龄似乎对遭受灾难后的反应并没有什么影响。年龄对痛苦的严重程度的影响,取决于症状以及情景的取样。研究表明,年长者更易遭受痛苦,并且与年轻人不同。某些研究将受害者分为3组而不是2组(老/中/青),结果发现中年人似乎更易显示痛苦。
  
  3、 环境理论与灾难:
  
  M-资源保存理论:霍布富尔提出,人们损失的资源以及降低资源损失的能力,将决定人们是否能经受压力。资源指的是一切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目标的实质性的东西,包括金钱,社会家庭支持以及个人资源;损失资源或者少资源受到损失的威胁会加剧应激,反之则会减轻压力。研究表明,资源的损失与应激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理论可很好地预测的解释自然灾害后的应激。
  
  自然灾害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它产生压力,限制人们的行为,消耗资源,破坏社会。人们能对付灾难,不易出现长期严重的后果。
  
  ★★J-技术灾难的特点。★★
  
  1技术灾难是人为的,而不是自然作用的产物,它通常是由人类的错误引起的。
  
  2技术灾难的持续时间是不一定的,它们可能非常激烈而突然。如断电。
  
  3技术灾难使我们控制世界的感觉受到威胁。这是因为失去了我们本以为应该拥有的控制。因此,技术灾难会减弱我们对控制的感觉,从而导致应激。
  
  4技术灾难不常发生,但其法潜在的影响却往往更加广泛。
  
  5自然灾难易于确定其发生,技术灾难可能根本无法预测。
  
  6有些剧烈的技术灾难没有明确的较低点。如有毒物质的泄露。
  
  7自然灾难有其正面的后果,可以增强凝聚力,提高社会归属感。人为事故似乎不是这样,它可能引起更多的冲突。
  
  8技术事故受害者可能会有更长期的痛苦。
  
  尽管有共同点,但确实仍有不同。技术灾难事故受害者可能会有更长期的痛KU.
  
  举例说明技术灾难的影响:
  
  如布法罗溪洪水。1972年2月26日,西弗吉尼亚的布法罗溪冲毁了大堤,洪水冲走了汽车、房屋以及所有的东西,造成125人死亡,5000人无家可归,整个山谷面目全非。
  
  此次事故显然是人为设施的原因。它造成了更加持续的效果。研究指出了两年内出现在受害者身上的问题:⑴焦虑,对灾难和随之而来的生活方式改变的恐惧;⑵退缩、冷漠;⑶压抑,因为许多人失去了辛劳一生的财产;⑷身体不适;⑸无名火,幸存者易于激动;⑹退步,孩子们往往回到早年的行为方式;⑺噩梦。
  
  1、当技术灾难影响的持续时间增加时,技术灾难和自然灾难之间没什么不同。
  
  2、技术灾难的效果更加持久,复杂。
  
  3、灾难的明显的后果是强制性念头和记忆。灾难的许多情绪影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也就是说,创伤后应激障碍是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强制性念头可能是灾难后果中较致命的方面,它还可能影响到人们寻求治疗和帮助。
  
  4、除了引起应激,技术灾难还会引起刺激负荷过载,唤醒过度以及人们的行为受到局限等。
  
  T:研究根据泄露的场所区分了两种有毒泄露:工作泄露,发生在工作场所;另一种发生在家里或附近。
  
  M-大楼综合症
  
  有两种不同的与大楼有关的症状:一种是大楼疾病,是可诊断的,由大楼内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的;另一种称为大楼综合症症状,只是感到不适,却没有什么真正的疾病。症状的某些特征显示它有心理起源。例如,症状总是在周未或工作结束后消失,且往往是环境作用或压力的影响,或者二者都有。
  
  J-对空气污染知觉的特点。
  
  对空气污染的知觉取决于一系列物理和心理因素。但是我们往往根据气味和颜色来知觉空气污染,而有许多有毒的气体是无色无味的。除了通过嗅觉和视觉来知觉空气污染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汽车尾气,雨水的频率(雨水可清洁空气),高楼的多少(高楼会阻挡风吹走废气)等。我们对空气污染的知觉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就不太注意这个问题。污染发生的时间和季节也会起作用。我们还总是认为别人比我们受到更大的污染。生活事件也与对空气污染的知觉相关。例如,焦虑就会对其产生影响。人们对空气污染越熟悉也就越不把它当回事。
  
  J-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逐渐变得众所周知。空气污染会增加都市居民的死亡率。死亡应当归结为一氧化碳的作用。一氧化碳是较普遍的污染,它使有机体的组织缺氧,因为它夺取了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权。它主要来源于机动车,煤炭,煤油炉以及钢铁厂。人类的大部分癌症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
  
  有些研究证实了空气污染对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空气质量不佳时,人们不愿意进行户外活动。
  
  研究还证实,空气污染会带来更多的敌意和攻击性行为,减少人们的互助行为。较后,空气污染还会引起心理问题,抑郁、易怒、焦虑都会出现。另外,有些精神疾病也与空气污染有关。
  
  ☆☆空气污染与行为的关系。☆☆
  
  现今的研究都集中于一氧化碳对行为的影响。25ppm到125ppm的一氧化碳浓度是一条分界线。随着浓度的增加,时间减少也会达到同样的效果。布瑞撒其的综述中提出,空气污染,包括一氧化碳,会影响人的反应时,双手的灵巧程度以及注意。人们可以适应空气污染。
  
  严重的空气污染至少影响三种社会行为:娱乐行为、人际关系以及攻击。
  
  空气污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光化学烟雾,粉尘,碳氢化合物。我们由视觉,嗅觉,呼吸系统的不适而感觉到空气的污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是较常见的影响。
  
  ???☆☆☆☆☆L-比较自然灾害与技术灾害的异同☆☆☆☆☆。总结上述内容。
  
  第九章 领地与个人空间
  
  M-领地:萨默认为,领地是可见的、相对固定的、并有明显的界限,且多以居住地为中心。
  
  。奥尔特曼认为,领地表明了个体或群体彼此排他的、独占的使用区域。
  
  ★ ★★J-试举例说明领地性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1、领地对群体个体具有重要性,所以一些环境,如精神病院,监狱,老年公寓的设计都要考虑领地性因素
  
  2、巴顿在研究中发现,病人能够拥有一个可自由支配的空间,有利于其身体的康复。当空间有明确的界线,标明所属者时,犯罪率和故意破坏行为要比没有标记的地方低。
  
  3、在公共领地,没有明显标记的地方会更容易遭到破坏,如工厂、学校和空地都是被破坏较多的地方。
  
  4、拥有适当的个人领地对犯人也很重要。住宅设计的领地性标记,可以使被盗的可能性减小。
  
  5、总之,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以上提到的各个因素,使建筑能更适合人居住和活动,并满足人们的各种心理需要。
  
  ★★★人类领地性与动物领地性有何异同?★★★
  
  1、M-动物领地性:是指动物个体或群体占领一定地区,以保卫它不被侵入的一种倾向或特性。动物占领的区域可以是永久的,也可以是灵活变动的。
  
  动物领地性的功能:
  
  ⑴繁殖功能:雄性动物会以占据领地作为一种争夺配偶的方式,与种内其他个体展开争斗。领地性与动物交配繁殖之间的关系,确保动物种群繁殖的高质量和延续性;
  
  ⑵保护功能:动物会多占据那些周围有食物源的地方作为自己的领地。领地性不仅有利于动物寻找食物,也有利于保护食物;
  
  ⑶减少冲突的功能:领地性有利于动物避免因这种斗争而导致的伤害。有一种现象叫做“优先居住效应”,指的是动物在自己占据的领地上有优先于其他个体的支配性。
  
  2、M-人类领地性:应该指建立在对物理空间的拥有权知觉上,由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表现出的一套行为系统,它是个体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要求占有和控制特定空间范围的一套行为习性。
  
  人类领地是人独立使用和占有,并控制的一个区域。有人认为,领地是由个体,家庭,相互作用的群体所控制的区域。
  
  人类领地具有排他性,控制功能和有一定的范围限制。
  
  人类领地性的种类分为三种:主要领地、次级领地和公共领地。
  
  ⑴主要领地:是指被个体或群体完全拥有和控制,并受使用者和他人共同确认的领域,它是建立在长期使用的基础之上,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
  
  ⑵次级领地:不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使用者对它的控制力较弱,没有明确的归属。如酒吧、教室里的座位等。
  
  ⑶公共领地: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极为临时的领域,人一旦离开就对它失去了控制。不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使用者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占用而采取强硬措施。如电话亭、公共汽车上的座位等。
  
  M-人类领地的标记和防卫:
  
  人类领地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领地标记。人类通过使用的物品或自己的行为,使领地个人化或保护自己的领地,这称为给领地注上标记。主要领地的标记形式多为物理标记,次级领地和公共领地的标记形式,比较多的表现为一些精细的行为或简单直接的方式,如放置一些物品等。
  
  ( 领地标记使用个人化特征明显的物品更能表明该领域的归属者,而一些可能被误解为垃圾或公有的物品,则不能起到标记领地的作用。
  
  有防卫系统的住宅被盗的机会不会减少;有明显标记和防御系统的住宅更易成为被盗的首选对象。)
  
  J-人类领地性的功能:
  
  ①保护、调整私密性。(动物没有私密性)
  
  人类领地行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私密性的保护和调理。个体能够拥有一个可以调节私密性和自由控制支配的地方,对维持身心健康和正常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个体发现自己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领地,可能产生压力和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领地性强的人对未经允许入侵的人极为敏感,以致于他们对门铃的反应要更快。
  
  ②组织功能(动物没有)与动物不同,人类领地性的主要功能不在于维持生存,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组织的作用。这里的组织是多方面的,包括组织日常生活,使生活可预测、有条理和更稳定;提供稳定的社会组织,维持和发展社会组织;此外,领地还是地位的象征。对群体而言,人类的领地性行为也有与动物领地性行为相同的一个作用,就是社会组织功能。
  
  ③人类领地性的优先居住效应。它类似于动物减少冲突的防卫功能。在体育比赛上也体现出优先居住效应,它可以称为“主场优势”,在自己的运动场或国家进行比赛,要比在其他地方比赛发挥更好,在主场赢的机会更多。因为在自己的领地内会更自信。
  
  3、区别:领地性对人类和动物的作用不尽相同,在动物主要是关系到生存和繁殖;在人类,主要是组织的功能,当然,它还能增加个体的安全感。除了领地性,个体还有个人空间和私密性的需求。
  
  J-个人空间与领地的区别:
  
  M-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他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
  
  区别:
  
  个人空间 领 地
  
  是无形的、 是可见的
  
  不见边界的 划分好的
  
  可移动的、 相对静止
  
  以个人为中心的 以家为中心或居住地为中心
  
  调整与自己进行交互对象的远近距离; 调整与自己进行交互作用对象是谁。)
  
  Hall是怎样划分人际距离的?
  
  霍尔(Hall)对美国中产阶级白人进行了观察,得出人在社会交往中有四种距离:
  
  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
  
  ⑴在0—45厘米的范围内称为亲密距离。(在这个距离,双方都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的面部。这种空间距离只出现在特殊关系的人之间,如父母与子女、夫妻、恋人。对关系亲密的人来说,这个距离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和体温等信息。)
  
  ⑵个人距离的范围大约在45—120厘米之间,(这个距离通常是与朋友交谈或日常同事间接触的空间距离。嗅觉和细微的视觉线索减少,但双方的接触还是有的。)
  
  ⑶社交距离分为近距离社交距离和远距离社交距离。较近的社交距离是1.20—2.10米,多出现在非正式的个人交往中,如谈判和商业接待中多是这种距离。较远的社交距离为1.20—3.60米,一般正式的公务性接触中是这种距离。
  
  ⑷公众距离的范围是在3.60—7.60米间,(它属于人际接触中的正式距离。处于该距离的人,可以容易地采取躲避或防卫行为。它多出现在陌生人之间,或正规场合,通常公众距离为单向沟通时采用。)
  
  3.个人空间具有哪些功能?
  
  ⑴有关理论的解释
  
  (应激理论认为,个人空间的维持是为了避免各种过于亲密的接触导致的应激状态。唤醒理论则认为当个人空间不能满足需要时,人们的某些体验被唤醒,对个人空间大小的忍受程度,决定了个体做出何种反应。行为局限理论认为,个人空间是维持和保护个体周围有一定的空间范围,以获得行为的自由。)
  
  ⑵非语言交流功能。
  
  个人空间的大小是由周围环境刺激的质和量决定的,而交往双方的距离也反映了他们的关系和亲密程度,以及个体间行为的态度,并且决定了双方从事活动的类型。
  
  ⑶M-边界调整功能。
  
  边界调整可以维持个体或群体处于独处状态,满足个体和他人交往中需要保持的空间范围。个体可以根据所获得的感觉信息量调整边界范围,当这一愿望达不到时,消极影响就会产生。要消除消极影响就需要调整个人空间。
  
  ⑷M-平衡亲密程度模型。
  
  平衡亲密程度模型后来把它称之为舒适模型。在很多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人都想维持一个较佳亲密距离。如果个体间的亲密水平太高,平衡作用就会发挥它的功能,个体采取各种补偿行为,如把身体移远一些、调整眼睛的注视和脸的方向;如果个体认为亲密水平不够高,平衡作用会促使个体缩短个人空间距离,如更多的眼睛接触等。个人空间的这一作用使个体之间的互动处在较佳水平。
  
  ⑸保护功能。
  
  个人空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控制他人的侵犯,保护自己免受情绪威胁或物理刺激的威胁,减少压力。个人空间越大,就越能做好充分的准备逃离危险刺激。个人空间的保护功能还体现在可以调整感觉输入,这其实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边界调整功能。个人空间可以作为身体缓冲区。当处于过分亲密、刺激量超负荷时,可以利用个人空间作为自我保护机制,提高私密性和防止过载的刺激,以维持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较小空间范围。
  
  ⑹交往功能。
  
  个人空间可以传达和调整人际交往中的互相沟通。他人传递给人体的感觉信息,如气味、身体接触、眼神接触和言语信息,都决定了互动中的个人空间距离。较近的距离既会增强积极的反应,也会增加消极的反应。
  
  个人空间的测量方法有:
  
  实验室止步距离法:
  
  投射法:在个人空间的研究中,投射和社会情境模拟是运用较广的方法。投射法是假设被试与剪影的相对距离反映了真实社会情境中的距离。
  
  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研究者用摄像机或照相机拍下自然情境中人们的行为,并利用地上的砖、人行道上的区间等线索测量被试间的距离。
  
  J-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很多,总的可以概括为情境因素和个体差异。
  
  1、情境因素:
  
  ⑴物理情境。
  
  A、物理空间的特性或结构会对个人空间产生影响。当容易逃离威胁时,所需个人空间较小,所以,坐着比站着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
  
  B、个体在房间中的位置也决定了空间的大小,一般在角落里要求个人空间更大;
  
  C、在室内比在室外需要更大的空间。
  
  D、建筑的特征也会影响到个人空间,例如,天花板低,空间要求更大。房面积小,所需空间也大。
  
  ⑵相互吸引与人际距离。
  
  A、 当异性在一起时,人际距离也随相互吸引的增加而缩短;
  
  B、 当都是女性时,人际距离也随相互吸引的增加而缩短;
  
  C、 但如果同为男性,相互吸引并不会使人际距离减小。
  
  ⑶相互作用的类型与人际距离。
  
  A、 当相互作用表现为讨厌等负面情绪时,个体间的人际距离较大;
  
  B、 当表现为喜欢等积极情绪时,人际距离较小。
  
  C、 处于合作状态,人均距离较近,
  
  D、 处于谈判竞争状态,人际距离较远。
  
  2、个体差异:
  
  ⑴文化和种族。
  
  霍尔把不同文化差异总的分为两种:接触文化和非接触文化。地中海、阿拉伯和西班牙等国家属于接触文化 ,这些国家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离得更近,交往中有更多的身体碰触和眼神接触;而北欧和高加索属于非接触文化,他们的人际互动表现出更大的人际距离。
  
  ⑵性别。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小的人际距离,而男性对较小人际距离的忍受性要比女性低,男性入侵者给他人带来的恐惧和压力要大于女性。然而,并不是一切情境下都如此,当受到同性威胁时,女性会要求更大的空间。异性间交往的空间距离要看交往双方的关系,关系亲密的异性,其空间距离比亲密的同性小。
  
  ⑶年龄。儿童在45-63个月时表现出信人空间行为。个人空间随年龄增大而扩大。埃罗和海达克通过研究得到三个结论:首先,他们发现在5岁以前,儿童的个人空间模式与成人的不一样;6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空间要求稳定地增加;到青春期以后,形成了大小与成人相似的个人空间。
  
  ⑷人格因素。人格因素也会影响个人空间距行为。内控的个体与外控的个体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不一样,外控的人要求有更大的个人空间。有暴利倾向的个人空间要求更大。性格内向的个体所需个人空间比外向的个体大。
  
  (较适空间)—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特别是师生间的互动。研究者提出,如果按霍尔划分的人际距离,师生如果处于亲密距离或个人距离,教学效果较好;教室的座位会影响师生间的互动。
  
  (较适空间)—小群体中的较适距离: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可分为两种:促进社会交往,阻碍社会交往。个人空间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也同样有这两种情况。
  
  个人空间的侵犯:当个人空间受到入地会引起消极情感和逃避行为,特别是当入侵者具有消极特征时,这种逃避更加迅速。
  
  对侵犯他人空间的影响:大多集中于受侵犯者的反应,事实上,侵犯者本身也会有很多体验。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也会产生消极反应和不愉快的情绪。所以很多人都会去避免。研究:实验员站在距离饮用水喷泉30,150,300CM时的地方观察人们饮水情况,发现,当实验人员距离喷泉30CM与距离300CM相比,使用喷泉的人数减少了
  
  ☆☆☆☆☆J私密性的形式及其功能。☆
  
  M-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这个定义受到大多数环境心理学家的认同。个人或群体都有控制自己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质和量的需要,所以,私密性是个人或群体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与他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
  
  威斯汀把私密性分为四种形式: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它们分别会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出现。独处是指个体把自己与其他人分隔开,或者避免被他人观察到的状态;亲密指和某些个体相处时不愿受到干扰,如和亲人、朋友或配偶亲密相处时的状态;匿名是指一个人隐姓埋名或乔装打扮,即使在公众场合仍然不被别人认出的状态;保留是指个体需要隐瞒自己的一些事,不愿意其他人了解。保留经常通过利用个体周围的建筑等来实现。
  
  私密性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四种:自治、情感释放、自我评价和限制信息沟通的功能。自治可以使个体自由支配个人的行为和周围环境,从而获得个人感;情感释放可以使个体放松情绪,充分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自我评价是使个人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设计的空间;限制信息沟通是让个体与他人保持距离,隔离来自外界的干扰。
  
  (影响私密性要求的因素:个体的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
  
  第十章 拥挤
  
  M-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面积的比值。密度可以在任何单位面积里进行度量,它又可以分为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实际密度和可知觉密度、内部密度和外部密度。
  
  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是密度的两个较基本形式。社会密度指面积不变而变化个体数目;空间密度指个体数目不变而变化面积。(M-可知觉密度:)个体对所处空间密度的评价,就是可知觉密度。M-内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内部空间面积的比值,也就是房间内的密度。M-外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外部空间面积的比值。是户外的密度。
  
  5.拥挤和密度的区别是什么?
  
  M-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较主要影响因素是密度。
  
  拥挤对动物行为后果的影响:许多研究发现拥挤会引起动物的攻击和变态行为,如实验发现,在有限的空间内,当大鼠数量不断增长,密度过高时,成年雄鼠对雌鼠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会吃了刚出生的幼鼠。(M-消沉:)卡尔霍恩把大鼠的这种极度无组织、拥挤的围栏现象称为行为消沉。行为消沉可以理解为,当某个空间内的人口分布不平衡,或人口密度超过物种所应具备的,维持正常社会组织秩序的能力时,就会出现分裂行为。
  
  拥挤对人类的影响:高密度对人造成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效应和累积效应,即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直接效应指由于高密度带来的即时负性情感体验,如焦虑;累积效应指高密度对健康的损害。
在线报名,立刻定制专属提升方案。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复习资料 | 高起专 | 专升本 | 重要公告 | 成教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上报名 |

Copyright © www.henannongyeda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x
添加微信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