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什么叫博物馆疲劳?试举例说明在设计中怎样避免?☆
M-博物馆疲劳:罗宾逊认为,博物馆疲劳是每一个到过博物馆参观的人都有过的普遍体验。他提出,:导致博物馆疲劳不仅是由于体力上的疲倦,更主要的是由于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造成的。是由于心理上的饱和、厌倦,再加上身体上的疲劳造成的。
解决方法:
可采取“中断性参观”。它指的是在展品呈现中格调的改变,如在一个油画展中,可以在其间陈列一些雕刻作品,或者减少展品的数量。因为对艺术爱好者来说,一小部分展品就足以占据他们的注意广度和让他们满足了。
此外,汤姆森认为,罗宾逊的观察结果说明,在参观过程中如果能够有一些自然界的东西穿插其中,起到调节的作用,那么,可能更有助于减轻博物馆疲劳,即“认知休息”,它可以让参观者把注意力放在不同的事物上,并且可以使长时间对相似刺激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得到放松,这会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记忆。
第十四章 居住环境设计
人们对住宅的一般要求可以概述如下:
⑴个人空间;
居住环境的高密度使人产生紧张,导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淡漠,因为个体缺少了私密性。同样,人口过少还来的孤独也会使人紧张。房屋的大小,位置,周围设施决定了人们相互交往的数量和频率。
⑵房屋外部因素;
住宅位置的选择关系到安全,又关系到居住的方便和邻居的交往。居住环境设计应给人拉提供社交活动的场所。住宅偏僻噪音等干扰少,但安全性低。建筑设计中的各种安全防卫设施可减少犯罪率。
⑶房屋内部因素:
环境心理学家就房屋的颜色、照明、家具摆设等内部因素对家庭成员和其相互关系造成的影响,做了大量研究。研究说明,房间的布局、造型、色彩应该坚持整体到局部,功能与形式统一的原则。对于不同的房间,色彩和照明要有区别,房间的通风、采光还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
J-公寓设计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公寓式住宅指的是公共住宅。我国城镇居民还是以公共住宅为主要居住地。在公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安全性。
住在高层公寓里的居民较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住宅的安全性,因为高层公寓的犯罪率要高得多。
因为:1、高层公寓居住的人更多,人越多意味着居民之间相互认识和了解的机会越少。就很难辨认混入住宅楼进行犯罪活动的陌生人。
2、高层公寓便于作案,缺乏防御空间。如楼道,走廊尽头和电梯里都成为罪犯作案较佳场所。
解决:公共住宅的建筑设计要考虑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将防范较薄弱的地方,设计得更加开敞,增加可见度。另外,将走廊缩短也能减少犯罪率。
2、孤独。
住在高层公寓里,居民间感情上的交流太少。高层单元住宅大多数都没有给人们提供社交或谈话的场所。在庭院式的低层公寓里,孤独感会少一些。解决方法:可设计一个公共活动区。
3学生宿舍的设计:
(J-举例说明学生宿舍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学生宿舍的设计,减少拥挤感是较关键的问题,私密性也是宿舍设计中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高层楼房的一些问题在学生宿舍设计中同样存在。学生更偏爱小规模的学生宿舍区,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同学间的熟知和交往。高楼层的学生宿舍犯罪率和破坏行为要比低楼层的多。在低楼层宿舍,助人行为更多,而且宿舍门经常都是打开的,这样可以起到增加监视的作用。
在设计规划学生宿舍时,尽量避免楼层设计过高,每楼层的宿舍数量不要太多。设计要留给学生自己布置宿舍的空间。拥挤和噪音问题是学生宿舍较难解决和克服的问题,可以利用照明、色彩等缓和这类问题的严重程度。)
4可防范空间
J-什么叫可防范空间,它有哪些特点?
可防范空间的概念是由纽曼提出的,它有两个特点:
1、它是个体可以感知和可以防范的领域。
2,具有监视作用。为要使建筑能起到这个作用,可以从设计上考虑,让环境对犯罪分子起到心理上的威慑作用。
J-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考虑,别墅设计应注意些什么?
1、外部设计
A、一般来说,别墅都建在郊外,郊区化可以说是别墅的特点之一。私人住宅和其他房屋相对应的位置十分重要,因为位置决定了人们相互交往的数量和频率。
B、 私人住宅的隐蔽性比公共住宅要好。私人住宅本身位置的选择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它关系到安全性。房屋建在临近街道的地方,隐蔽性减少,但安全系数提高;有篱笆和花园阻挡外部视线,能减少外来的干扰,如交通噪音,而且隐蔽性增加,这样的设计安全性很低。
C、在隐蔽性和安全性两者间很难取得平衡。能够提高较多隐蔽性性房子,往往增加了被盗的可能性。
2、内部设计
对于别墅内部,较重要的问题是家庭成员占有房间的空间大小。直接影响到各个成员的隐蔽性和空间需要的满足程度。包括清洁,以及每个家庭成员对房间里的各种陈设的运用情况。
研究发现,私人住宅的主人特别重视房屋的前部和客厅,他们喜欢用醒目的标志来装饰这些地方。
(住宅的室内一般来说是家庭内部的交往区域或个人领域,需要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卧室的设计不但要舒适,还应该有私密性的保护,限制客人视觉和听觉上的侵入。
住宅的室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前部区域指客厅,餐历等。后部区域指卧室,厨房等。厨房是家庭成员活动的中心。而卧室通常都不会让外人进入,更不会作为款待客人的地方。)
☆☆☆☆☆J-如何设计一个健康的居室环境,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A、注意居室光线。
住宅设计要注意采光。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科学地利用非自然光。一间设计优秀的卧室总能带给人宁静的感觉。
B、利用居室色彩。
居室色彩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利用暖色(红、橙、黄色)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增加新陈代谢;利用冷色(蓝,绿)来抑制与缓和精神紧张,安定情绪,控制暴躁,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
家庭人口多而喧闹的,宜采用冷色调;人口少,比较安静则多采用暖色调。
此外,司机,炼钢工人等由于白天工作常接触纷杂多变的色彩,回到家中要让眼睛得到休息,房间内要增加一些冷色调;医务人员,理发师等,平时较多接触单一的色彩,房间应增加一些暖色调;家中有体弱老人,住宅也应多用暖色调,以使他们心情愉悦,促进新陈代谢。
七色光中,对人体较有益的是绿色。绿色对人体神经系统、视网膜组织的刺激恰到好处,能使人消除疲劳,改善机体机能,减慢血流,松弛神经,在居室内应多采用。
C、预防噪音污染。
办法:A、设置窗帘,B、在居室周围多种些树木,临街的窗户上加双层窗或密封窗,C、宜选用木制家具,可以吸收噪音。
J-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举例说明他们对住宅有哪些特点需要?
不少心理学家从两方面说明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特点,从消极方面来说: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性格变得狭隘,多疑,固执,情感淡漠,有失落感,孤独感等等。(液态智力)从积极方面说:智慧增加,理解能力增强,遇事多深思熟虑。(固态智力)
我国老年人的个性特点大致可归纳为:孤独感,焦虑感,活动性减退,适应性减退,爱回忆往事,喜欢舒适与安全。老年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主要要求有:
1、由于生活时间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
人进入老年后,工作和学习时间大大缩短,而闲暇时间延长。为了满足老年人从事有兴趣的活动的需要,在居室或社区中留有可以进行此类活动的场所;要满足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就要在居住区附近设置文化娱乐活动的设施等。这些都是老年人由于生活时间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
2、由于生活空间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
(活动空间范围缩小,以家庭为生活的主要空间。由于家庭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空间,所以住宅的情况也就成了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住房条件不只关系到老年人个人生活的方便与否,而且关系到老年人同子女的交流和社会交往。)
只有为老年人提供足够数量和较好质量的住房,才能保证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舒适安乐。同时,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活动空间也呈现出范围不断缩小的倾向,活动的积极性呈下降的趋势,使老年人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局限在社区的范围内。所以,创造良好的住宅社区环境对老年人也显得格外重要。
3、因老年人生理心理变化而产生的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
老年人无论在肢体还是感官或智力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渐渐出现各种慢性疾病以及由于生理机能的老化造成身体某些器官的障碍,如行走不便等。这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逐步降低,情感越发脆弱。因此,他们要求能给予更多的体贴与关怀。老年人在行为特征上表现为对台阶、沟栏、楼梯等设施的使用感到不便。
总之,在住房方面,老年人要求安全舒适,既能方便他们的独立活动,又能在需要时得到子女的及时照顾。在社区环境方面,要求各种设施齐全完备,既有利于老年人保持活力,又能在需要时及时获得各种必要的社会服务。
☆ ☆☆☆☆J-老年室内居住环境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
老年人的室内居住环境,是他们晚年生活的基本依托,应当从生理和心理上综合考虑他们的特点,较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
1、老年人居室的朝向、采光和通风
老年人居室应有充足的阳光。良好的景致,以及较好是朝向花园、大街或住宅的院落。室内通风要确保空气新鲜,减少疾病和有利于创造冬暖夏凉的室内小气候。
2、地面选择
老年居室地地面材料应选择摩擦力大而且潮湿情况下也不会滑的材料。室内地面应该尽量保持一致,减少出现高差,不可避免时可以用坡道来过渡。楼梯及坡道上下两端的地面上应有明显的提示作为警告。提示可以用彩色作标记,也可以用地面材料纹理的改变做标记。
3、门和窗的设计要求
老年人住宅的门必须保证容易开关,并且便于使用轮椅或其它助兴器械的老人通过。较好不要有门槛,门把手应选用旋转臂较长的拉手,不应采用球形把手。窗台的高度不能太高,让老年人坐在窗前就能看到室外的情况,对长期卧床的老人,应该考虑坐在床沿观望室外的需要。
☆☆☆☆☆J-老年室外居住环境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
室外居住环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的需要,这是很难设计的空间。
1、老年人的能力和爱好各不相同,因此要求室外空间场所,因该提供尽可能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社会交往的机会,这是室外设计的关键问题;
2、室外场所与室内空间相比,实际使用率相对较低,因而很难满足个别特殊的需要。
室外空间环境在舒适、安全性等方面,应考虑老年人喜欢能延续以往生活习惯的设施和空间环境,这些要求都给设计带来了复杂性。
一般来说,老年人户外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由于户外环境对于维持老人独立生活能力、让老人参与更大范围的社交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A、 在户外环境设计中应考虑到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体能力,为老为提供一个优美,安全的室外环境
B、 由于有的老人自尊感强,有强烈的自理要求,因此户外环境设计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无障碍性,使老人能够自由的在其间活动。
C、 较后一点是老年人对安全感也有比其他人更高的要求。即安全性。
(⑴供老年人社会交往使用的室外场所
社交场所设计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安全保护和方便舒适,它的位置常出现在建筑物的出入口,步行道的交汇点和日常使用频繁的街区服务设施附近空间。
⑵供老年人健身锻炼的室外场所设计
锻炼身体是老年人室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场地和设备不仅要为体弱者提供方便和安全,还应使活动项目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步行、晒太阳和观赏花草是老年人普遍爱好、合适和易行的活动。
⑶供老年人从室内观赏的室外环境
从室内观赏室外活动和自然景色较受老年人的欢迎。室内外空间环境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联系,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和参与的愿望。
⑷室外座椅和桌子的设计
老年人在室外活动时坐着的时候较多,因此座位的设计十分重要。座椅的考虑老人坐下和站起来时的文便和安全,扶手和靠背应按老年人体的特点制作。
⑸室外照明设计
老年人要求提供更高的照明标准。以增加辨别能力。室外照明的重点区域一般在建筑物的出口,停车场以及由台阶、斜坡等地势变化的危险地段。
⑹道路
道路应避免漫长而笔直的步行路线。由于老人视力及记忆力减退,方向判断力差,故步行通道的趋向及位置应辨别。可在道路转折和终点处安排吸引注意力的目标物。另外,还要注意与其他车辆分流。
⑺出入口
老人院之类的集居式老人居住机构的建筑物出入口附近,是老人喜欢聚集的地方,应具有“家门口”的特征。所以,对于出入口不要管理得太具庄严性及排斥性,要让老人可以自在的在此聚集。
⑻边界
用围墙将老年人围成一个封闭的环境不仅造成联络与视觉上的不便,而且对老人形在在感官和心理上的封闭感。为避免老人的隔离封闭感,宜采用不隔绝视线的方式,如自然地形、植物、矮墙等,形成一个舒畅、开放、亲切的环境。)
J-中国老年居住设施大概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1、 独立单元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指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和老年夫妇独立居住的一个整体住宅单元。
2、 以健康老人为主的集体生活养老院;
福利院,敬老院和老年公寓。设计多为走廊式的条式排列。
3、 以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为主的护理院;
一种是养老院转成的护理院,另一种是临终关怀医院。
4、托养所——老幼同住。
第十五章 公共环境设计
公共环境是指医院,监狱和娱乐休闲场所等。
医院的设计:不是J
1、环境心理学因素对医疗过程的影响:
M-临床环境医学:疾病一旦产生,就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引起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这种心理状况的恶化,又促使生理上深层异化;良好的医疗水平和医疗环境能减轻和消除病人的心理压力,调节病人的情绪,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医学上把这种环境、心理、疾病相互关联的医疗机理,称为临床环境医学。
2、环境心理学对医院设计的指导作用:
A、 病人在到达医院前,较主要的心理是“期待”,这就决定了医院选址应注意恰当的交通条件。
B、 病人到医院时,心理充满“希望感,安全感”,所以医院的入口及外部环境要体现安定,平静的氛围,要有明显的导向,良好的印象给病人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
C、 环境的设计应宽敞,简洁,以避免诱发病人烦躁不安的情绪。
D、 强烈的要求治愈疾病,寻求安全的心理是病人住院后的第一心理。所以应为病人创造依赖,舒适的住院环境。
从以上病人心理状态的变化不难看出,医院建筑环境的一体性,它的各个部分都贯穿着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同时也表明,病人在医院中的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有序的空间和时间的移动,即按就医的功能层次有序的排列,有很强的序列性。如果这种序列性过程因为环境设计因素出现了重叠的行为,如往返、重复、交叉,就会造成连贯的功能被间断,引起人流的混乱,环境的无序,病人在其中容易产生心境恶化,不利于治疗。
3、医院的噪音,窗和特殊需要:
医院里的噪音会影响病人和医生的抑郁水平和行为。噪音会使手术后病人的疼痛感增强。对护士的护理工作也有消极影响。(一般门疹区的噪音水平比较高,因此设计时应将分散门诊区噪音作为目标,采用扩大候诊空间,分散人流量来达到目的;在住院区则可以通过指示标志达到目的。)
4、病房空间处理:护士站的位置应便于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要求迅速地做出反应和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
5、医院照明设计:
医院中病人的病情各异,对光照水平的要求不同,在设计中应不能使用清一色相同的采光设计和辅助照明手段。在病房中可以有选择地使用窗帘或有色玻璃调节光照。 (另外,老年病人由于视力功能下降,房间照度需提高到一般人的2倍以上,但老年人不适应眩光,应避免使用日光灯辅助照明,应使用柔和光线的可调节光强进行辅助照明。)
6、绿化及空气质量:
绿化在医院这个人造环境中提供了自然环境,可以通过绿化起到调节作用。同时,环境绿化还能起到防尘、消声、过滤细菌、净化空气、改善微气候的作用,使人心境平和、安定。与绿化相关的问题是空气质量。
7、颜色及标志设计:
传统医院的白色世界容易给人以气氛冷漠的感觉,应该采用一些淡雅、柔和的色调,以便使人情绪平和。
绝对应避免的是黑色之类暗重的深色,以免引起低落,压抑的情绪。一些标志,像楼层数,批示路标等可用辨识率高,敏感性强的色彩来表示;(设置的位置也要比一般建筑中的稍低些,这样更便于引起老年人的注意。B、标志本身应提供简洁,有效的信息。C、标志应放在醒目的位置,但也不能过于集中。)
(8.针对来防者的设计:探访者实际代替护理人员做了许多照顾病人的工作,如给病人喂饭、喂水;帮病人调整睡姿;给予病人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等。应为探访者设计专门的谈话室,或者用屏风分割出一块区域给探访者。)
(9、举例说明精神病院设计应考虑的要素。
较初,精密病院的设计不像医院而更像监狱。精神病院的环境设计既要有利于社会交往又要有一定限制。研究表明,住在大病房的病人,比几个住在小病房病情更重。
传统设计与走道式设计和套间设计对精神病患者的不同影响。在走道式设计中,每间病房住一到两个病人;套间设计是每间病房住一到三个病人,病人的卧室是分开的,并按居家的样子布置,发现,住在套间中的病人表现得更警觉,但和别的病人的接触对其他设计要多;住传统式病房的病人不合理行为表现得更多,套间设计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L-环境心理学对监狱设计的启示。★★★
监狱的设计不同于医院和其它公共建筑,因为监狱的设计要实现两个目的:把犯人与社会隔离;限制犯人间的交往。一般认为监狱有八种作用:阻碍,限制,改过自新,恢复本质,处罚,弥补过失,再教育,人格的完善。监狱关押着对社会来说是有害的人。监狱除了生活空间狭小,居住密度过高,还经常发生自杀,斗殴,死亡,疾病和骚乱现象。
(个人空间与私密性问题:)1、在密度过高的集体牢房,犯人表现得更抑郁,攻击行为更多。住在单身牢房的犯人,在私密性和空间需求方面更容易得到满足,积极行为表现也增多。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压力有一定的关系,关押在单人牢房和低密度空间的犯人,比居住在高密度牢房的犯人自我控制意识更强。2、监狱设计中也要注意噪音,照明,气味和温度等因素,它们都会影响到犯人的情绪和行为。如采彩对攻击性有影响,牢房使用米勒红可缓和紧张情绪,有镇定作用。
但现代的监狱中设计上发生一一些改变。
1、 设计更人性化,如用自然隔离带代替原来的岗亭;
2、 通过提供更多的单人牢房,满足犯人私密性的需要。
3、 在新的监狱设计中,犯人有了自己控制牢房内温度,照明和自己隐私性的权力。
4、 监狱设计再有吸引力的地方,对于任何人来说也都是单调乏味的。
★★★步行街怎样设计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
步行街的设计较好避免有车辆通过,噪音不要太大,而且较好不要建在治安混乱的市区。(多增加一些自然景观的元素。总的来说,步行街的设计就是要方便人们行走,减少机动车的噪音污染。)
在步行街人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习惯,喜欢选择走直接的、没有障碍物的捷径,哪怕是要穿过草坪。(通常人们会根据周围人的行走速度来决定自己的步行速度。在人多、拥挤的地方,步行速度会比平常慢得多;在地毯上行走比在地板上要慢。如果有背景音乐,步行速度和音乐节拍相一致。)
(M-摩擦 ——一致模型):普瑞瑟归纳了各种因素带给步行者的影响,并把这些影响因素称为摩擦 —— 一致模型。摩擦指步行街上人流的相互阻碍,一致指其他人的行为方式共同带给你的影响。其他人的步行速度会影响你的步行速度。
多了解一些关于步行街上人们走动的规律或行为习惯,对于更好地设计步行街有几方面好处。
1、可以知道人们通常习惯以怎样的方式穿过购物区,这有助于设计出较理想的购物商场和布置较合理的步行街商店。2,可以让阻挡人们行走的障碍减少到较小,让步行者可以通过较短、较直接的路线到达目的地。这样,设计出舒适,美观的步行街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商场环境的布置:
各层经营内容的决定应遵循自上而下,客流量依次减少的原则。柜台、收银台的平面布置也很有讲究。收银台位置的确定,应使顾客从柜台选货,到收银台付款,再返回柜台取货,离开商店的距离较短。开架售货必须做好商品定位陈列。商品定位陈列是做好商场商品陈列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提高货架的使用率,需对商吕的排列进行科学分配。定位是将经过研究分析确定后的商品陈列位置,编成定位分布蓝图和定位标记,商品定位的规则为,按商品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顾客进行商品陈列,售货员根据蓝图标记规定摆货上架。
(儿童与休闲环境设计:
为儿童设计的娱乐设施,除了可以开发儿童的创造性外,较主要的是要安全。如商场提供的儿童手推车应备有安全带。还要为儿童提供娱乐学习的地方。)
动物园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我们都把动物园归为休闲娱乐场所,但它可属于学习场所。但不能太过分强调它的“教育”功能,而且,动物园的也不能一点都不考虑教育的作用,只注重消遣,一点介绍文字都没有。要两方面兼顾。
动物园的设计形式可以分为三代:⑴把动物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⑵用铁栏杆把动物围在一个区域里,动物可以在这个区域内自由活动;⑶模拟自然情境,让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
人们观看不同类型动物的时间长短有以下特点:⑴观看好活动的动物的时间是不活动动物的两倍;⑵动物的大小与游客的参观时间有关系,一般来说,越大的动物,参观时间也越长;⑶动物幼仔更受游客喜爱,观看时间也更长;⑷太多的视觉信息会减少参观时间,很多种类的动物在一起,游客停留的时间会减少;⑸和动物的接触距离决定了停留时间:游客和动物之间的距离越近,停留时间越长;⑹视觉清晰度也和参观时间有关系,照明不足、视觉障碍等都会使观看动物的时间缩短;⑺动物园自然景观的设计也和游客参观时间有关联。有池塘、人造小瀑布等有水的景观,会更受人们喜欢,特别是儿童。
动物园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拥挤问题,避免过高的密度,对于一些小动物的生活环境的设计,既要方便参观者观看,距离不能太远;又要让动物能自由活动。总之,动物园的设计要尽量实现使参观者获得乐趣和知识的双重需要。
第十六章 旅游与环境
人们偏爱什么样的环境?
自然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柔和、易变化、浑圆一体和不确定;自然环境的刺激强度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如潮湿和干燥、炎热和寒冷。(个体无法控制这些感觉刺激的输入3、自然环境多变,包含着不断运动的物质,如云、水、树木和日月等。)
M-自然环境:是指非人为的各种自然条件,它不是人类活动和干预的产物。
人们在休闲的时候,都喜欢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向往体验野外生活。人们对自然的憧憬是随着都市化的进程而不断增加的。人类对自然景色的反应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双重作用的结果。对自然环境的偏爱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时代主流的影响。M-绿色体验:人们都喜爱接触大自然,到自然中寻找各种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新奇体验和意外的收获。称为“绿色体验”。
根据人们的自我报告和一些生理指标的结果表明,自然环境的体验可减轻个体的压力和应激水平,增加积极的情绪,还有利于病情的康复。绿色经历是个体的一种本能需要。对自然景观的偏爱大大胜过对人造景观的偏爱。
★★★试述人们偏爱的自然景观具有哪些物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⑴自然景观的物理特点 /何种自然景观更受人喜爱?
广阔的牧场,生长茂盛的森林受人们喜爱的程度更高;野生动植物的数量,树林的大小和密度都会影响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喜爱程度。自然环境中的植被数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虽然人们偏爱自然环境中的花草树木,但对于杂草丛生的牧场,灌木丛和田野给予的负面评价较多。这表明井然有序的自然环境更具有吸引力。自然环境中如果有水,或者有一些险峻的景观及水的清澈程度和气味也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鸟叫声给自然环境带来另一种活力和吸引力。年龄也是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偏好的一个因素。与青年人和中年人相比,儿童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很少受自然景色是否有人为痕迹的影响;青年人和中年人则表现出十分不喜欢自然环境中的人为部分;老年人对人式环境的排斥不像青年人和中年人那样强烈,但是喜爱程度远不如儿童。
⑵自然环境的心理特征
M-自然环境的总体结构特征,在环境本来具有的个别特征和人们的审美观上,起到了一个调节、综合的中介作用。自然环境的总体结构特征是指它的调整特性。它在人们对自然环境和都市环境的评价中都产生了作用。
自然环境的总体结构特征决定环境的哪一个特点吸引了人的注意力,并指向这个特征。(个体喜爱自然环境中的某个特征,说明这个特征吸引了他,并使他的注意力投向它,换句话说,就是个体对这一特征较先知觉到。)
人们对复杂性、新颖性、变化性和神秘性的景色有特别的偏爱。可以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对复杂性、新颖性、变化性和神秘性都处在中等水平的环境是较具有吸引力的。
环境的哪些因素决定了个体的反应?
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中有四个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它们是:一致性、清晰度、复杂性和神秘性。一致性和复杂性是即刻就能看到的特征。一致性是指景色被组织和结合为一个整体。一致性越强,受喜爱的程度越高。复杂性反映了环境中因素的数量和变化。清晰度和神秘性是游客在将来的参观中有可能体验到的。清晰度指环境是否容易看清楚和不会让人迷失方向,清晰度越高的环境越受喜爱。神秘性是指环境中包含许多求知的信息,个体通过不断地探索这些求知信息,可以获得更多有关自然环境的知识。
M-纯粹者:在自然环境中独处的愿望更强烈,并且对自然环境的垃圾、露营者丢弃的废物等感到特别厌恶和敏感。(纯粹者是源于艺术上的环保主义者)
野外旅游区在设计和管理中应注意些什么?
M-旅游环境承载力。野生环境管理中的承载力反映了游客得到的资源(如食物、水和遮蔽场所)决定的某个环境中,某种生物能够生存的较大数量。旅游环境承载力则是指环境在遭到不利影响前所能容纳的较多人数。
M-绿色锁结:公共土地管理者把野外环境中的过度拥挤现象称为“绿色锁结”。随着旅游者的增多,绿色锁结现象可能会不断的恶化。可以通过限制旅游人数减轻自然环境的承载力。此外,旅游渡海高峰期要注意安全保障。设计时可以在悬崖边设置护栏,山路的台阶两旁增添扶手等。
在自然景观设计中适当地增加照明可以增加环境的吸引力。
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1、游客增多对野外环境产生的破坏。游客乱扔的垃圾,汽车所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了空气。2、通往自然旅游区的交通问题。要让游客能够方便地到达自然风景区,就需要开通一些道路。结果是破坏自然环境的原始景色。
第十七章 环境问题及其解决
J-什么叫环境风险评价?它有什么规律?
1、M-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知觉的一种,是人们对环境负性结果持续的、一般的评价。
斯洛维克规律:人们对环境恶化程度的认知和专家预测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更高或更低。如果人们把环境的恶化看作是不可控制的,具有毁灭性的,难预知的,可怕的,并会殃及到下一代的,那么,人们的评价水平会偏高,如对原子能危险的评价。如果恶化被认为是可控制的,不会导致全球性灾难的,易克服的,不会影响下一代的,那么评价水平就会偏低。
M-社会两难,指的是个人及时的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
★★★J-什么叫做先行策略?包括哪些具体方法?★★★
M-先行策略:指在行为改变之前采取的措施。它的主要目的是态度的改变,即改变个体对环境保护的评价和反应。它包括:
⑴ 态度改变和教育
环境教育包括让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和产生的原因,以及了解改变自己的行为可以减轻环境恶化的严重性。说服也是一种有效的环境教育方法。还可通过媒体战役。
⑵ 承诺。另一种挽救能源的方法是个人对能源保护的承诺的程度。
⑶ 榜样。榜样呈现是一种先行策略。因为被试希望和榜样一样得到奖励。
⑷ 提示。提示是指信息的暗示。榜样可看作是提示的一种,其他种类的提示有做的提示,即对行为给予支持的提示。例如公园中“谢谢保持公园清洁”的提示语。此外,电视广告也是一种有效的提示,可以通过媒体提示人们有节制地使用能源。
★★★J-什么叫做随后策略?包括哪些具体方法?★★★
随后或结果干预是在已发生的行为之后进行干预。包括强化和反馈,也包括政策的改变和技术的革新。
⑴强化与惩罚
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使用奖励——当个人采取环境保护行为时,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负强化是为了消除不好的行为,如惩罚就是在不期望的行为后伴随一个不喜欢的结果。如罚款。
⑵反馈
环境反馈是提供行为的结果。通常,能源使用的反馈方法是把当前与过去的相同时期作对比。好的反馈应该对应具体背景有所调整。由于反馈起了一定的强化作用,所以也可以属于强化的方法。较省钱的反馈方法是自我监督,换言之是教给人们怎样看测量仪表,鼓励他们定期去检查。
⑶政策和技术革新
通过改进技术,制定规则或建立制度可以挽救能源。
★★★J-从改变行为入手,有哪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垃圾?★★★
为减少乱扔垃圾的行为,较主要的方法有先行干预和随后策略。
1、 先行干预:许多实验使用提示和暗示作为禁止乱扔垃圾的先行策略。
研究发现,造成人们乱扔垃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垃圾产生垃圾”。就是说,在一个有垃圾的地方容易产生更多地垃圾。除提示之外,先行干预的方法还包括呈现榜样和适当设置垃圾箱。
2、随后策略在短期内的效果比先行干预显著。当有垃圾扔进时会发出“谢谢”的声音,结果,人们很少乱扔垃圾。如果运用得当,强化对减少乱扔垃圾行为十分有效,它更容易引发人们清扫肮脏环境的行为。“荣誉制度”的方法来减少乱扔垃圾现象。他们规定,如果游客揄满一袋废弃物并填写一张有姓名和住址的卡片,就有机会获得25美分的奖励,一部分人还有可能得到一笔更大的奖金。
★★★J-举例说明怎样减少故意破坏行为?★★★
M-故意破坏行为:可以定义为“故意或恶意破坏、损坏、损坏公有或私有财产。和没有采取保护资源的措施或无意的乱扔垃圾不同,故意破坏行为是有意的。
故意破坏行为又分为几个类型:为了不法获得某件物品(偷窃、掠取);属于意识上的问题(引起对自己或某个问题的关注);报复性的(目的在于报复);当作消遣(打发无聊),以及恶意破坏(宣泄不满和愤怒,常发生在公共设施上)等。
1、人为破坏可能只是因为上些人认为这很有趣,所以乱涂乱画或其他被破坏的场所更容易成为其他人涂鸦和损坏的目标。要减少人为破坏,公园和其他场所首先要做的事是尽快清理已涂画的字迹。加利福尼亚曾用计算机跟踪乱画的人及其同伙,清除涂画的字迹。2、人为破坏一般和个体的心理或社会背景有联系。所以加强控制管理的力度,可以减少破坏行为的发生;或者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协调,也有利于减少故意破坏现象。3、故意破坏行为也可能因为经济需要导致,或由于疏忽,以及事业,学业上的挫折引起。
巴伦和费希尔提出故意破坏行为产生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提出:社会心理学中的公平理论认为应公平地对待别人,自己也应得到公平的对待。但是,当事实不符合公平原则时,人就会变得愤怒,并试图寻找一种平衡。4、只有当个体自己认为受到不公平对待,并且没有能力调节时,才会导致故意破坏行为。增强自我调节,减少不公平感,或者二者结合也许是减少故意破坏行为较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