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名:档案学: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选:欧洲1571年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2书是目前世界上报道较早的档案学专著。
选:第一次提到档案学一词是1804年德国《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一书。
首次提出档案学应当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是在1885年。
我国首次出现档案学一词是在35年腾固的<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
简: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学术界目前的见解:
1、研究档案文件和档案工作的发展历史及全部档案工作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
2、档案和档案工作。
3、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
4、档案、档案工作的客观发展过程及其运动规律。
5、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及其结构、功能、运动规律及与其相关学科相互关系。
选: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应界定得更抽象、更简洁:档案现象及其本质与规律。实质上都是指档案现象及其运动规律。
名:档案学的任务:在研究和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档案管理的科学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指导档案管理实践,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选:钱学森认为:在每一个科学技术部门中,都有三个层次:
1、基础理论层次;
2、技术科学层次;
3、应用技术层次。
选:档案学的研究范围:
1、基础理论;
2、档案史学;
3、应用理论;
4、应用技术;
5、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
选: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容:
1、基本原理;
2、基本概念;
3、范畴;
4、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简:档案学的研究范围:
1、基础理论:
关于档案现象的一般理论。即研究各种档案现象的共同性问题。
2、档案史学:
中国档案史、世界档案史、档案学史、档案思想史。
3、应用理论:
各种类型档案管理的应用理论、原则和方法。
4、应用技术:
不同载体档案的保护技术;缩微复制技术;数据库设计与开发技术等。
5、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
档案与其他信息、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现象,拓宽档案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建立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边缘性学科。
论:档案学的学科特点:
1、综合性和社会性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
档案的内容实质上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原生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档案信息的这种综合性,客观上决定了它具有综合性。档案工作是档案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档案工作的核心问题是科学管理,而人类社会和各种科学性的管理活动均具有双重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档案学研究内容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其学科内容在整体上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领域中的相关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
从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总体来看,它的社会科学属性比自然科学属性强,因此,档案学的综合性是偏重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目前国内外档案学的整体状况是:绝大部分理论内容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仍然侧重于社会科学方面。
2、实践性和理论性
档案学理论来自档案工作实践中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经验,是对各种具有普遍意义经验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档案学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档案工作实践。因为档案学不是纯粹的思辨性学科,而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性学科。它具有突出的社会实践品格。
强调档案工作实践的重要性,同时还应注重档案学理论建设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3、技术性和实用性
1)档案学具有科学认识的作用;
2)具有很明显的职业技能性特征。
传统的档案工作技术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渗透到了档案学知识体系中,使档案学更具现代技术的气息。
4、开放性和包容性
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导致其分支学科不断产生,学科体系日趋完善。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使档案学必须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更新已经过时的理性认识,丰富其研究内容,使档案学向纵深方向发展。信息时代的档案学研究范围,已扩展到对档案学的一般原理和一般规律的研究;扩展到对档案工作的管理原则与方法手段的研究等。因此,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是开放型的,它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不断充实、逐步完善、逐步提高和前进的过程之中。
档案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门类,它的研究方法、概念范畴、知识体系等,多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选:档案学的体系结构主要应包括档案学的分支学科的构成,档案学的学科分类,以及各门分支学科的研究分工等。
简: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的意义:
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就目前而言,档案学的体系结构主要应包括档案学的分支学科的构成,档案的学科分类,以及各门分支学科的研究分工等。档案学的学科体系问题,是档案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档案学自身建设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对档案学学科体系的研究可以使学术界对档案学的整体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具有良好的学术价值;
2、对档案学学科体系的研究也可以为档案学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客观的思想导向。
简: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基本特征:
一门学科体系的确立,必须具备必要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两个基本特征。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的含义,一是指构成学科结构的各种要素要完整,并通过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体现学科体系的整体作用;二是指各要素自身内部结构也要完整。
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学也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档案学研究一方面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又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了具有独立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
论:当前我国档案学体系结构的特征:
1、档案学学科体系是静态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档案学体系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档案学基本门类划分上的静态性。是学科内在逻辑的集中反映,具有相对稳定性。档案学各种门类一旦被确立,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尽管随着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以及档案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许多新的分支学科会产生,但它们一般也可以被包容在这些门类中。
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动态性,是指该体系是一个动态性系统,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思想性体系。
2、档案学学科体系是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的统一
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宏观结构,是由档案基础理论、档案史学、档案应用理论、档案技术、交叉与边缘学科等门类构成的。
1)档案史学注重从历史的纵向角度,通过缜密的史料分析研究,揭示档案现象的历史本质和发展规律;
2)档案史学也注重对基本的档案现象的历史真实的考证与再现。
档案学微观结构是各分支学科内部各知识单元的结合形式和组织方式。其各分支学科都是由这些微观知识结构组成的。
3、档案学学科体系中传统性科目与新兴性科目的统一
在档案学学科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历史较长的科目。新兴性科目则是指在现时代,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产生的一些研究对象跨学科领域的分支学科。
新兴性档案学科目通常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表现在:
1)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对同一课题进行综合性研究;
2)运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某些主题的综合性研究。
选:20世纪50年代吴宝康提出档案学学科体系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档案学术界对档案学学科体系的设计模式为:
二分法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
三分法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档案管理技术
四分法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叙述档案学、辅助档案学
五分法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管理档案学、技术档案学、教育档案学
六分法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史料档案学、档案技术学、档案历史学、档案法规学或档案法学
七分法基础理论、档案、档案事业、档案学发展历史、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人才学、档案利用与效益学、外国档案工作研究
选:档案学学科体系是静态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简: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分5个部类:
1、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
档案学基础理论是关于档案现象的一般理论。它是由关于档案现象的一般性认识问题的理性知识和关于档案学各分支学科的共同性问题的理性知识等构成的。
目前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应当注意建设好以下学科科目:
1)档案学原理;
2)档案术语学;
3)档案法规学;
4)比较档案学;
2、档案学史学研究
研究范围主要为三部分:
1)中国档案事业史;
2)外国档案事业史;
3)档案学史;
3、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
档案学应用理论是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包括:
1)档案事业管理学;
2)档案管理学;
3)科技档案管理学;
4)档案编纂学。
4、档案应用技术研究
1)档案保护技术学;
2)档案缩微复制技术;
3)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
5、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边缘性研究
1)记录信息管理学即文献信息管理学;
2)文件管理学;
3)档案社会学;
4)档案心理学。
选:档案学基本原理的研究范围:
1、档案的起源、演变、形成规律、档案的价值、功能和作用;
2、
3、
4、档案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档案学的对象和任务,学科属性和特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方法等。
选:档案术语学的研究范围:
1、档案现象中的有关术语概念的源流和发展;
2、档案学术语的体系结构;
3、档案学术语概念的定名及定义的规范化、标准化等。
选:档案史学的研究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入到档案学基础理论范畴。
选:档案学应用理论是以研究档案管理中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性的具体问题、具体原则、具体方法为对象的档案学学科门类。
选:档案管理学主要研究内容:
1、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理论、原则与方法;
2、档案实体管理理论、原则与方法;
3、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理论、原则与方法等。
选:记录信息管理学即文献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档案信息、图书信息、情报信息等社会信息现象。
选:档案心理学包括:
档案工作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规律;
档案用户的心理动机、心理特征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