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自学考试 >

评论写作笔记(四)

来源:河南自考网   加入时间:[2019-06-30 14:48]    点击数:

  第十四章 广播评论(以下两章不作为考试重点)
  
  广播评论:按照广播的传播特点,以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撰写、制定和播出的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广播新闻体裁。
  
  特点:A、便于口说耳听。B、具政论性。
  
  制约广播评论个性发展的三个因素:广播媒介的传播特征(听众没有思考的时间、信息稍纵即逝、不易保存。插上“电翅膀”的优势已发挥到极致,但劣势却是难以克服的)、听众的状况(A、较少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听众的绝对量大;B、接受能力层次多,成年人至少多了文盲、半文盲两个受众群体;C、受众整体接受能力低于报纸的读者。D、多数听众处于半接收状态;E、同一时间里听众只能选择一种媒介)、新闻评论的体裁基本特征(政论性。一方面可以扩大作品容量、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另一方面也可能给受众带来理解的困难)。
  
  其个性发展方向:从广播的传播特点和听众状况出发,丰富和完善广播评论的个性特点,使它能够在广播的传播条件下,尤其是在稍纵即逝、不易保存、不能微观选择的条件下,让平均接受能力低的受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广播评论的特点:短小精悍(省意)、浅显明快、平易近人(以平等的态度、从听众较关心的角度、带着感情说理)、上口动听(坚持语言的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力求语言的内在美、声音美、韵律美;坚持语、文一致的表达原则)。
  
  省意:精炼内容,剔除一切无关紧要的东西,集中讲非讲不可的道理。在整体上要讲究精炼、而在重点处则不仅不省、必要时甚至不惜笔墨、不辞繁复。
  
  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广播谈话、口头评论、录音评论
  
  广播谈话(类交流—其灵魂):说、听双方平等的谈话体评论。谈话体既可以用来发表意见、阐述对事物的见解、也可以用来报道事实、描述人物。广播谈话是谈话体文章中的一种,是用谈话的方式阐述对于事物看法的一种评论形式。
  
  其实质: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和口吻面向听众说理论事(即说、听双方目标一致、地位平等)。
  
  前提条件1、要有说的人和听的人;2、说、听之间要形成某种确定的关系
  
  广播谈话的写作要求:围绕“类交流”A、坚持面向听话人。B、用商量的态度、口吻说理。C、讲究铺垫、过渡。D、创造和谐的谈话气氛。
  
  类交流:广播谈话说,听双方不在同一场合,这种空间距离使双方无法进行即时的直接交流,而只能由说话一方借助某种中介,创造一种类似双方交流、交谈的语言环境。其中的交流感,不同于日常交谈中的直接交流,称为“类交流”。
  
  口头评论:专指由评论撰稿人自己播讲的评论形式。
  
  其表现优势:1、以个人的名义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汉,便于处理以本台名义不易处理好的话题,也有利于缩短评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2、撰稿人自己播讲,有利于把文字表达与口语表达方式统一起来,促使广播评论的文风不断改善。3、促进播讲风格多样化,使评论更加适应听众的听知习惯。
  
  录音评论:是以音响为表现内容的必要材料或手段的广播评论形式。
  
  录音评论的音响取向:作为论据的一部分,以能否证明和说明论点为转移(与录音报道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取向服从于完整地表现事实的需要)
  
  制作的关键环节:1、根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使之成为整个论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严格论点和论据的界限。3、恰当处理音响与论述语言的关系。
  
  广播评论的两种声音符号:论述语言和音响
  
  论述语言:广播评论中同音响相对应的语言
  
  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即表现功能)1、表达论点;2、叙述论据(包括叙述事实和转述他人的观点、看法);3、表现论述的逻辑关系(如论据与论点的内在联系,以及话语间的衔接、过渡、转折等);4、解释和说明(如交代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其他背景,解释陌生的关键词语,介绍有关知识等)5、在录音评论中,论述语言还有补充、完善音响材料的功能。
  
  音响的基本类型:
  
  按来源:伴随事物发生、因采访发生
  
  按作用:1、直接表现或说明事物的主体音响(因采访而发生的语言音响)2、表现事物存在的环境音响(多为事件现场实况或现场采访的背景声)3、表现事物过去情况的背景音响
  
  音响的局限性:1、伴随事物发生的现场音响彻云霄,不以评论主体为主观意愿为转移,而且倾向性往往不鲜明,有原甚至以噪音形态出现;2、因采访发生的音响,很大程度上领带受访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还受方言的限制。这并非评论主体能够完全控制的。3、某些暴露性的音响,如不文明的言行,处理不好可能影响收听效果,甚至产生意料不到的副作用。4、相当一部分音响本向并不能独立地表情达意,需要论述语言加以补充和完善。5、有些现场音响和隐蔽性的音响,还需要克服采录方面的困难。
  
  恰当处理论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1、坚持两个原则(音响少而精、论述语言以说理为主)2、协调二者关系,论述语言能动地驾驭音响。3、做好论述语言的转化工作(文字表达坚持“我手写我口”、口头表达力求准确表情达意。)
  
  第十五章电视评论
  
  电视评论:电视台播发的、以画面和声音表达内容、面向观众阐述对客观事物看法和见解的新闻评论(概念包含的几层意思:1、是新闻评论。2、是面向广大观众的新闻评论。3、是电视媒介的新闻评论4、涵盖多种多样的评论形式)。
  
  的发展过程:两阶段:1、90年代以前-注意了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但基本上沿用报刊评论模式,电视的传播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2、90年代以后-??
  
  电视评论的舆论功能:1、是电视新闻传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收视率呈现了稳定增长的态势。3、社会需要电视评论,电视也将通过经常播出自己的新闻评论,不断增强作为“较迅速、较有效”新闻媒介的舆论功能,日益明显地发挥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明鉴、改革尖兵”的作用。4、电视评论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偏离现象,不同程度地抑制着自身舆论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坚持电视传播特点和新闻评论体裁特征相结合的原则,克服上述偏离现象,不断完善电视评论及其特点,是进一步发挥其舆论功能的现实课题。
  
  电视传播方式:1、双符号(图像、声音)2、双通道(视觉、听觉)3、双线传播(图像和声音并行)
  
  电视评论的特点:1、声画兼备2、视听结合3、双线互补(即通过画面和声音两条线的交互作用表达内容,它们分别从两个通道消除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不确定性,进而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评论的内容。在这种“双线互补”的声、画关系中,声音影响观众对画面内涵的理解,画面则有助于观众经过由具体、形象的材料领会声音所概括的抽象内容。它们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表达效果;而任何割裂这种互补关系的做法,则必然会水削弱甚至损害内容的准确表达)
  
  电视评论形式(按传播符号分):口播评论、录像评论
  
  口播评论的种类:1、配合重要新闻播出的口播评论;2、以常设栏目播出的口播评论;3、兼具串连功能的口播评论。
  
  口播评论的舆论作用:1、能够迅速及时地分析重大新闻事件,随时表明媒介的立场和态度,为观众提供正确的看法。2、在录相评论崛起以前,它曾经发挥了重要的舆论作用,今后仍将是录相评论不能取代的重要评论形式。3、电视评论的深层次内容或“思辩性内容”,其实主要是依靠声音符号而不是画面符号表现的。
  
  录像评论(又称图像评论),概念包含两层意思1、录像评论以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区别于口播评论。2、录像评论作为一类电视评论的总称,既涵盖已有的具体形式,也随时时吸纳新的形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开放性系统。
  
  录像评论的表现优势:1、画面的传真功能,让人产生有如身临现场、直接面对客观事实的感受,具有无可置疑的实证性和雄辩的说服力。2、多符号的相互配合,融画面、声音和屏幕文字于一体,无疑也比单纯的语言、文字论述、更有利也更方便观众经由具体事物理解抽象内容。
  
  录像评论的题材选择的条件:1、作为评论对象的客观事物,本身包含典型的、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代表事物发燕尾服趋势的具体事实;2、事物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可以摄录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现场的画面和同期声;3、当事人、目击者或有关人士适合于出镜,愿意接受出镜采访;4、访问对象的语言表达,便于多数观众听知。
  
  电视述评:以声画结合的方式体现缘事立论、因事说理和既述又评、述评结合基本特点的录像评论形式。
  
  电视述评中夹叙夹议的三种方式:1、解说词的夹叙夹议(评论主体在论述过程中边叙边议)。2、同期声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同期声主“叙”,解说词主“议”,二者相互配合,形成完整意义的夹叙夹议)3、画面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在这种夹叙夹议中,画面主要再现事实或现场情景,而解说词则起着说明、解释画面和阐述评论主体看法的作用。
  
  如何做到夹叙夹议:1、熟悉不同符号的表现功能;2、恰当配置和组合各种符号;3、善于利用解说词调节画面和同期声。
  
  电视评论的写作和制作:定体则无,大体则有。所谓大体,就是坚持新闻评论体裁特征和电视传播特点相结合的原则,调动电视的各种符号为充分表现内容服务,使这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视评论。
  
  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画面、屏幕文字(视觉符号);同期声和解说词(听觉符号)
  
  画面的类型:1、口播评论的画面2、再现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画面3、再现访谈过程的画面
  
  画面的表现功能:它在电视评论中可以起各种作用,但主要是提供富于实证力的论据。它以具体、形象的“语言”表现事物、事件及其有关的人、事、物、地域等,增强“叙事”的可信程度,较大限度地消除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并满足观众“百闻不如一见”的心理需求。因此,恰当地运用画面,电视评论就获得了一种其他传播工具所没有实证手段,可以大大增强评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贴近性。
  
  屏幕文字:可作标题、可起到提示、强调、补充、说明等多种表现功能。
  
  解说词,按场合分:现场解说、非现场解说;按同观众见面的方式:出镜解说、画外音解说词与同期声的区别:1、解说词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都是评论主体的声音;2、它的主要功能是随着话师的展开适时评点、揭示事物实质,阐述评论主体对于事物的看法,以及说明、解释画面和同期声。解说词和画面,是录像评论不可缺少的符号形态。
  
  多符号配合的把握原则(整体大于局部和):1、一切服从体现立论的需要。2、各种符号协调一致。3、发挥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A、突出论述语言的揭示功能B、确切理解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C、正确理解论述语言的完整性)。
  
  坚持双线互补的结构原则:1、图像线的持续性(尽可能拥有所需要的画面素材,是适应图像线持续性的较重要的前提条件。而由于画面不能表现过去的事物、拙于表现抽象内容,保持图像线持续性这一结构要求,又反过来制约评论的内容取向和表现形式。)2、声音线的可断续性。3、发挥声音线的能动作用。
在线报名,立刻定制专属提升方案。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复习资料 | 高起专 | 专升本 | 重要公告 | 成教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上报名 |

Copyright © www.henannongyeda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x
添加微信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