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简单运用: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
①孟郊作为苦吟诗人的代表,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
②他的诗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他所要描写的对象。
如《寒地百姓吟》
③尚怪奇,诗境幽僻,风格峭硬,笼罩着透骨寒气。如《秋怀十五首》
④作诗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实践了“不平则鸣”的创作理论。
⑤有散文化的倾向,表现为诗中发议论,如《游子吟》中议论起点睛作用。
第三节李贺
1 、识记:李贺的生平。
李贺,字长吉,自称“陇西长吉”或“成纪人”。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
2 、识记:李贺的诗歌题材和内容。
诗歌内容多个人被压抑来表示不满的感愤不遇的作品。
3 、理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苏小小墓》的思想内容。
《雁门太守行》用浓彩重墨描绘边城鏖(ao)战的激烈场面,展示守边将士的壮烈精神,意境辉煌壮丽,可谓笔补造化。
《苏小小墓》涉笔幽冥,幻想六朝名妓苏小小为失去往日的爱情欢乐而忧伤,通篇是幽灵的恋歌,凄艳绝伦。
4 、长吉体:
中唐诗人李贺,字长吉,所以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长吉体”。“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风格,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独树一帜。
5 、综合运用: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苍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二。诗歌意象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新鲜,化平易来惊险、瑰丽。如《李凭箜篌引》。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较突出的特点之一。
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字词上浓妆重墨,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如《雁门太守行》。
四。唯美倾向。他的诗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风格,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独树一帜。
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
1 、识记;刘禹锡的生平。
刘禹锡,字梦得,经历了著名的“二王八司八事件”。
2 、理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思想与精神。
即便多次遭泛流放,却毫不屈服,依然信心满怀,善于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且风骨苍劲。
3 、简单运用:刘禹锡的咏史诗、竹枝词风格。
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通过对与前朝史实有关的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
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他的竹枝词,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并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
4 、综合运用:刘禹锡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
刘禹锡的诗被分为讽谕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他的诗歌创作,善用典实而透脱不滞,词采丰美而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而风神俊爽,又有一种恢宏的气度,骨力豪劲。
①他的讽谕诗和感遇诗多作于被贬期间。讽谕诗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感遇诗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通过对与前朝史实有关的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
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③他的竹枝词,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并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
刘禹锡的诗写得都比较明快,风格刚健爽朗,对唐诗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5 、识记:柳宗元的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
6 、理解: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
一。其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谪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如《登柳州城楼》难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间。
二。在贬谪期间所写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写自己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为内容。如《江雪》《渔翁》,营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
7 、简单运用: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
柳宗元的山水诗常呈现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异常冷峭清远。如《江雪》《渔翁》。虽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平淡风格的影响,却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精刻孤峭。“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柳诗简洁、温丽、靖深之长,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8 、综合运用: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后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特色。
一。题材不同
1.刘禹锡被贬后作的诗分为讽谕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①
2.柳宗元在贬谪期间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
二。艺术特色不同
1.刘禹锡的诗歌总的特色比较明快,民歌体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近体则写得含蓄精练,风格刚健爽朗,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如《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2.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了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艺术上写得精刻孤峭。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简单运用:晚唐诗的风格特点。
各派的共同倾向是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用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觉和情绪心理的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
晚唐诗所体现的是一种带有浓郁伤感情绪的美。
第一节李商隐
1 、识记: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号玉()生,又号樊南生。
2 、名词解释:无题诗
李商隐用无题为名的爱情诗,称无题诗。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无题诗的范围,一般认为是作者抒写不原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诗篇。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准无题”近三十首。作意主要包括两种,即寄托说和爱情说。
3 、理解: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
直诉胸头愤慨,悲壮沉郁,《有感二首》;更多的是通过个人的身世遭遇的歌咏,表现自己对现实重大政治问题的肯定或批判。如《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在精深、婉丽的辞藻中,含有丰富的感情和爱憎,多忧危凄苦之词,充满着浓厚的感伤气息。
4 、李商隐的咏史诗。
①咏史诗的深刻性,能够从政治着眼来看待一些历史现象。如《梦泽》
②借托史事,寄其吊古伤今之意,具有深刻的讽刺性。如《贾生》
③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④将自己的感情和议论自然地寓含在鲜明的形象中,达到审意的深刻性与形象的鲜明性,情味的隽永和谐统一,增强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
5 、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分两类,寄托说和爱情说。《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分两类,寄托说和爱情说。他的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和若有所失的情感,可以理解为爱情诗,又不仅仅是爱情诗。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见而不得见的心情,寄寓了作者仕进机缘稍纵即逝后落拓不遇的感伤。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生死不渝,这种执著于苦恋的怨旷之情,已近于爱情绝唱。
《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
6 、简单运用:李商隐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①李商隐的无题诗对后代有很大影响。西昆派诗人、清黄景仁、龚自珍、唐宋婉约派词、元明清许多爱情戏曲作家都不断向他学习。
②李商隐表现感伤情调的诗歌,于凄艳哀婉中融入身世时世之感,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较显著,如题材的细小化等,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梁。
7 、综合运用: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较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独具特色的美仑美奂诗歌登上了整个晚唐诗创作的艺术较高峰。
一。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成就较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如果说杜甫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李商隐则为第二座里程碑。他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有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
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将人生感慨向更深细隐微方面发展,深婉精丽,韵味深厚。
4.得“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
二。他的绝句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第二节杜牧、许浑
1 、识记:杜牧的生平。
杜牧,字牧之,有《樊川文集》
2 、识记:杜牧大量以七绝写史,其咏史诗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
3 、理解:杜牧《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诗的悼古伤今情怀。
杜牧的《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通过对历代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有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
4 、简单运用:杜牧《山行》诗的优美意境。
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5 、综合运用: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一。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
二。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三。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善于选择清新明朗的景物抒写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四。杜牧咏史怀古的七绝才气纵横,艳情的伤别诗、纪行诗写景诗笔调清新飘逸,能在晚唐诗坛自成一格,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
6 、识记:许浑的诗句颇盛,有江南才子之称。
7 、简单运用:许浑的咏史怀古诗,《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的诗意与情调。
许浑咏史怀古诗不乏佳作,如《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在凭吊古迹的感叹中,充满了对日趋衰败的唐王朝暴风雨将来临的忧慽,流露出对无法挽回的颓势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第三节贾岛与姚合
1 、识记:贾岛为著名苦吟诗人。
2 、理解:贾岛《秋暮》的情调,《题李凝幽居》诗的意境。
《秋暮》的情调:凄清寂寞,笼罩着阴霾凛冽的峭硬情调。;《题李凝幽居》诗的意境:能于细小处见精神,造清奇幽微之境,行雅淡清幽之趣。
3 、识记:姚合诗称为“武功体”,代表作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4 理解:姚合的代表作《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一、其三、其十六)的诗风。
诗风清切峭拔。
5 、综合运用:贾岛和姚合诗的苦吟与孟郊诗的苦吟其异同。
内容:他们都写贫病饥寒、穷困潦倒。
孟郊:写“士不遇”,想用世而较终赉志以殁的悲剧性的一面。
而贾岛和姚合:彻底放弃雄心、醉心于琢磨词句的循世的一面,反映生活的深广度不如孟郊。
艺术上:
孟郊成就较高,尚怪奇,诗境幽僻,风格峭硬,
贾岛:不如孟郊,但五言律写得精深,造清奇幽微之境。
姚合:作诗的才华和“苦吟”工夫都不及贾岛、孟郊。他的诗平淡无奇,境界与格调也并不很高。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1 、简单运用:皮日休乐府诗及其《橡媪叹》的思想内容。
皮日休继承新乐府的写实手法和讽喻精神,反映民生疾苦,批判腐败统治。如《橡媪叹》通过对老农妇拾橡子充饥的描写,揭露官府对人民的残酷剥削,鞭挞巧取豪夺的狡吏贪官,对贫穷百姓的悲惨命运充满了同情。
2 、理解:陆龟蒙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写隐逸情调的七绝《晚渡》《丁香》《太湖叟》的诗风。
陆龟蒙艺术上较成功的是那些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写隐逸情调的七绝,如《晚渡》《丁香》《太湖叟》,散淡而饶有风神,具有一种淡泊情思和淡泊境界,形成江湖隐逸诗风。
3 、识记: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4 、理解:司空图诗论主要提出“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强调诗歌意境美。
司空图以诗论著名,提出“象外之象”说,强调诗歌要有“韵外之致”,即“神韵”认为诗歌创作应具有“象外之象”,第一个“象”指诗中具体鲜明可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这种歌形象画面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不可置于眉睫之前。“韵外之致”是诗歌意境美的重要审判特征。
第八章唐代散文
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
1 、识记:中唐古文运动。
发生于中唐的古文运动,是一场由骈体到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它有很现实的目的,有鲜明的理论主张,有较为广泛的参与者,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影响极为深远。
2 、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
(1 )是借助于儒学复古的旗帜而发展起来的,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情况有密切的关系。
(2 )受文体文风自身演变规律的支配,与唐代骈体文的发展有关。
3 、韩柳的古文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
文以明道,陈言务去,气盛言宜,文从字顺。
4 、综合运用: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陈言务去的观点对文学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文以载道”是支配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理念。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柳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
一。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的观念,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
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
1.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
2.在具体的实践中,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
二。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三。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在“言”与“文”的接近与统一上进了一大步,使语言的革新获得成功……
四。“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认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语言的短长和声的高下而来。
柳宗元对于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意见大体与韩愈相似,对文采的重视比韩愈突出,注重散文的文学性和审美特征。
实践:(推动作用)
(1 )上述古文理论,在韩、柳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除写政治、哲学方面的议论文外,还将真性情的穷苦愁思之声写入文章中,变“笔”为“文”,在应用文章中感怀言志,使之产生抒情文学的艺术魅力。
(2 )创造出上继三代两汉古文、以奇句单行为主的新文体,以及与这种文体相适应的多种艺术表现方法,从而使散文在文学价值上压倒了骈文。
(3 )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新时代,奠定了此后散文发展的方向和规模,对后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4 、古文运动胜利的意义。
这次古文运动的胜利,不仅有力地打击了风靡三百年的绮丽文风,而且直接启示了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这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新时代,奠定了此后散文发展的方向和规模,对后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
1 、古文:古文的概念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以久的骈文对立。
2 、理解:韩愈在文体改革上的彻底之处,亦即他提倡古文得以成功的原因。
韩愈对各种文体,从内容到表现手法,全面地发展了许多有别于经史著述的短篇散文体裁,并将原属诗赋的纯文学的情趣风神纳入短篇散文之中,使其成为文学散文。这是他在文体改革上的彻底之处,也是他提倡“古文”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3 、综合运用: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古文成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创新上有突出贡献。他的文集中,碑志作品较多,赠序和杂记,杂说等,属于韩愈再创的新体,变化较多。
(1 )碑志。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感染力。
(2 )赠序。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如《送孟东野序》
(3 )“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不拘一格。如《杂说四》
二。韩愈创造的“古文”文体,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和艺术表现力,议论纵横而汪洋恣肆,比喻生动发人深省,感情真挚气势磅礴。
三、语言接近口语化,通俗明白,能把口语推敲成新的词语。提炼出一些生动的语言,如一些成语:“不平则鸣”、“落井下石”、“坐井观天”等。句式的结构也灵活多变,文从字顺,也杂以骈俪句法。
韩愈古文总的风格是雄深雅健、猖狂恣睢。
4 、理解:柳宗元传记文学的价值。山水游记的著名篇章《至小丘西小石潭》等。
一。突出的特点:主人公多是社会上地位不高或被压迫的人物,如不愿承担赋税的捕蛇者,种树的老人。
二。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有的作品也带有若干虚构、寓言的成分,作了一定的夸张,其重情节、重细节处,明显地受唐代新兴的传奇小说的影响。如《捕蛇者说》
三。着重描写的是人物的奇特之处,并通过人物奇特的举动写鲜明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如《种树橐驼传》
5 、简单运用;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其散文中较具艺术特色的作品,极富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新鲜感受,丰富了描绘自然山水的艺术技巧,开拓了散文反映现实与人生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这种体裁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6 、简述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较具艺术特色的作品,多写于他流放永洲的十年中。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之外单独的发议论和抒情,大量的情况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山水之美的艺术境界中。以山川之美来反映自己的见弃,发抒他的愤怒,悲哀抑郁的情绪。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自然美与他的精神切合,而与痛苦的人生和鄙俗的现实相对立。
二。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之中,描绘出反映着自己审美理想的自然,表现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美。如《永洲八记》荒郊野外的平凡山水被写得千娇百媚,经过艺术的升华,显得单纯、宁静、清新呈现出一种幽丽之美。
三。捕捉自然事物较独特较精微的变化情态,予以生动的再现。如《小石潭记》
四。峭拔的骨力和清冷的色调相糅合,构成其山水散文乃至其他众多作品的典型风格。确立了这种体裁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7 、简述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特色。
一。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如《黔之驴》叙述一个无能无德又无自知之明的驴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当时具有讽刺作用,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二。善于绘声绘影,因物肖形,创造了比较完整的、个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动物本身的特征,形象鲜明生动,有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脸,寓意深刻,如《蝜蝂传》集中了许多善执物、好上高的小虫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贪婪,愚顽的蝜蝂小虫形象,嘲讽追求名位、贪得无厌的丑行的意义。
确立了寓言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8 、综合运用:柳宗元对文学散文的贡献。
柳宗元文学散文的总体艺术风格是沉郁凝敛、冷峻峭拔,具有凄幽、愤激、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以及明显的讽谕性、象征性。
贡献:
①在传记散文方面为普通百姓立传,突破了以往传记作品不为普通人物立传的传统,以非凡的胆识和深邃的笔触,从小人物身上挖掘出普通人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善良天性和聪明才智,为传记文学的画廊增添了小人物的光辉。
②在山水散文方面创造天人合一的意境,尽情于空濛明瑟境界,放意于登临游观,人与山水密不可分,风格冷峭,蕴涵理趣,开创了描写自然美的游记散文创作的新局面。
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1 、理解;古文运动的衰落。
①晚唐骈文的复兴,是古文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骈文复兴又与古文运动的局限性有关。韩、柳主要用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文体及表现形式的变革,却并不反对歌功颂德的辞赋,为骈文留下了发展的馀地。
②晚唐流行轻靡绮艳的文风,也给骈文提供了复兴的温床,而古文则日趋衰落,整个文坛再度为骈体文风所笼罩。
2 、简单运用:讽刺小品文的成就,皮日休《读司马法》、陆龟蒙《野庙碑》、罗隐《英雄之言》的思想艺术价值。
晚唐小品多为刺世之作,篇幅短小精悍,批判性强,有如匕首投枪,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
①皮日休的小品文针对现实有感而发,往往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具有尖锐泼辣、锋芒毕露的光彩。如他的《读司马法》一针见血地指出帝王的权位是用老百姓的生命换来的。
②陆龟蒙小品文多托古刺今或借物寄讽之作,如其《野庙碑》,借对农民祭祀中土木偶像的描述,转而鞭挞大小封建官吏的凶狠残暴和伪善无用。
③罗隐的小品文多刺世的严肃主题,如《英雄之言》对历代统治者打着解救百姓的幌子争夺帝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
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
1 、名解:唐传奇
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2 、理解:唐传奇与六朝志怪的区别。
①唐传奇反映现实生活,志怪小说反映的是超现实的神灵鬼怪。
②唐传奇是作者的虚构,志怪小说收集奇记。
③唐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篇幅加长,志怪小说粗陈梗概。
3 、简单运用:唐传奇兴盛的原因。
从小说自身的演变来看,唐传奇的兴盛与唐人的“有意为小说”有更为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与唐人的小说创作观念有关。
简单运用:
4 、唐传奇的初兴期。
从初唐的武德年间至大历末,为唐传奇的初兴期,即由六朝志怪小说演变为唐人传奇小说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单篇的传奇文已出现。《古镜记》是唐代现存的较早一篇小说作品,作品依托他人而以第一人称来叙事的小说,结束了以往中国小说一律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法的局面。张()的《游仙窟》是唐代传奇初兴期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带有艳遇纪实的性质,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唐初传奇小说在志怪小说基础上融合史传、辞赋、诗歌、民间说唱艺术等多种叙事文学万分而形成,一开始就显示出风格的多样化。
5 、唐传奇的繁荣期。
从元和年间开始到大和中初是唐传奇的繁荣期,产生许多传奇大家,题材更加广泛,尤以爱情题材的作品较为突出。
陈玄祐的《离魂记》是唐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更成为标志的是沈既济的《任氏传》。
白行简的《李娃传》是一篇完全摆脱志怪气息的社会人情小说。元稹《莺莺传》是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的爱情小说。蒋防《霍小玉》是一部爱情悲剧,也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沈既济的《枕中记》也是唐传奇中的名篇。
6 、唐传奇的衰落期。
从晚唐到五代,是唐传奇的衰落期。出现了较多的传奇集。如牛僧儒《玄怪录》、袁郊《甘泽谣》。晚唐游侠小说崛起,如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是晚唐游侠小说中成就较高的代表作。
7 、识记:张()的《游仙窟》是唐传奇初兴期艺术成就较高的代表作品。
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和沈既济的《枕中记》是唐传奇繁荣盛期的优秀代表作。杜光庭《虬髯客传》是唐传奇衰落期的较高成就代表。
8 、唐传奇的发展经过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哪些代表作品?
唐传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初兴期、繁盛期和衰落期。
一、唐传奇的初兴期:从初唐的武德年间到大历末,即由六朝志怪小说演变为唐人传奇小说的过渡期。
张()的《游仙窟》是唐代传奇初兴期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带有骈体小说的鲜明特征,带有艳遇纪实的性质,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语言浅显通俗,逸趣横生,有不少民间气息很浓的妙语。
二、唐传奇的繁盛期:元和年间到大和中初。
产生许多传奇大家,题材更加广泛,以爱情题材的作品较为突出。代表作: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和沈既济的《枕中记》。
元稹《莺莺传》是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的爱情小说。
蒋防《霍小玉》是一部爱情悲剧,也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
沈既济的《枕中记》也是唐传奇中的名篇。
三、唐传奇的衰落期:从晚唐到五代,是唐传奇的衰落期。代表作:杜光庭的《虬髯客传》。
作品曲折多变,引人入胜,突出豪侠人物的坚韧刚毅和卓尔不群,展出一种高蹈不羁的流走生命情调。
9 、综合运用: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明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主要艺术成就有:
一、唐传奇的虚构和想象已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熟。
二、在处理小说创作虚实关系的问题上,唐传奇讲究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将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叙事艺术融为一体。
三、唐传奇标志着文言小说文体的完全独立。
①唐传奇作家大大降低自己描述对象的社会层次,这是小说文体能够取得独立地位的关键性一步。
②唐传奇将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
③唐传奇的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
四、文采与臆想丰富、瑰丽,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的水平。
五、诗歌辞赋大量运用入传奇文,增添行文的丰采意趣和艺术气息,带有诗化的特征。
10、李娃、莺莺、霍小玉三位女性形象的性格刻画有何不同?
一、李娃是白行简的《李娃传》中的女主人公。作者在塑造李娃时揭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作品开始没有离开“诱引宾客”的妓女身份去描写她,她与郑生“相慕”,但情的“相慕”又屈从于利的追求。李娃的精神境界是在重遇郑生后,通过救助落难的荥阳公子方才得到升华。
二、莺莺是元稹的《莺莺传》里的女主人公,在张生托婢女送去两首诗后,莺莺作诗相答,约张生西厢见。但张生来后,又责以非礼。在张生绝望时,莺莺却主动找张生,自荐枕席。张生弃莺莺后,俗以旧情见莺莺,莺莺婉言谢绝,“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她的诗作中,流露出对张生忍情弃置的不胜幽怨,而那幽怨更多地消融在感伤的怀念和深情的善良里。
三、霍小玉是蒋防《霍小玉传》中的主人公,作品成功地塑造了霍小玉这个动人的艺术形象。
她于沦落风尘之后,把生命的全部意义附丽于明知是悲剧结局的爱情,宁可在人性的升华中毁灭,也不愿沉沦于灵魂的堕落,她的爱情悲剧是一种命运悲剧。
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
1 、识记:变文。
“变文”是唐代明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的,后为佛教俗讲所借用。“变文”
之“变”,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但当“变文”成了一个专称后,便不限定是敷演佛经故事的了。
2 、识记:俗讲。
俗讲,可称为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解释佛教经典,将艰深而不为“俗人”所懂得的经文,加以通俗的演释后,变得使人人都能明白知晓,不能离经典而独立。
3 、简单运用:变文的取材特征。
一是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说历史故事讲史作品;三是演说明间传说题材的作品。
4 、简单运用:俗讲的内容及特点。
俗讲的内容不外宣扬佛教教义。
特点:属宗教性讲唱文学,说唱配合,一段散文叙说,一段韵文歌咏。有一定的程序,讲前赞呗,次唱经题名目;次就经题诠解,次入文正说,又次吟词偈,讲毕时,又赞呗。
第十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
1 、识记:词的起源。
词起源于民间,是“曲子词”,不但具有长短句的形式,而且是合乐的,是“ 倚声填词” ,所倚之声为隋唐以来的燕乐新曲。
2 、理解:敦煌曲子词。
从敦煌曲子词《云谣集杂曲子》里收录的作品看,题材范围较广,与盛唐诗人所写的征戍、闺怨一类相同。情感真率、语言通俗生动,生活气息浓厚。
3 、理解;早期文人词。
大约产生于中唐,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来从事创作,形式比较短小,一般都清新、明朗、活泼,题材也较为广泛。
4 、简单运用: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的区别。
敦煌曲子词除语言俚俗质朴外,还保持着词初起时“ 原始” 的状态,即体制的“ 不稳定性”。其优秀作品总是想象丰富、比喻贴切,生活气息浓郁,语言通俗易懂。文人词在尝试阶段,文人多以写诗的手法作词,大多带有绝句风格,诗词界限不分,篇幅短小。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1 、简单运用:晚唐五代所表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特点
晚唐五代词内容:美女、相思、以及浅斟低吟,成为晚唐五代词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特点:
追求辞藻,带有香艳性、纯情性和唯美性,形成了“ 词为艳科” 的局面。
2 、识记:温庭筠的生平。
温庭筠的生平:一名庭云,字飞卿,时号“温八叉”。
3 、理解:温庭筠《菩萨蛮》二首(小山重叠金明灭)(水精帘里颇黎枕)艺术风格。
①善于美女的体态妆饰及闺阁情思,以物象的错综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引起深美的联想。
②利用词体轻柔的特点,成功地把物语、景语与情融合在一起,用虚实相衬的艺术手法,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为可感的优美物象。
③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善于用暗示手法,意象的衔接是跳跃的,造成含蓄效果。
4 、简单运用:温庭筠所开创的词境其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
温庭筠所开创的词境其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由诗变词的开创性人物,他的词大部分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艳丽若晚唐诗风。但也有绝佳而不为辞藻所累的近于自然之作。
5 、理解;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梦江南》(梳洗罢)的意境与艺术风格。
用少藻饰、多白描的语句写离情别恨,词境缠绵悱恻,凄丽而有情致,颇有民间曲子词的风味。
6 、识记:韦庄的生平。
字端己。
7 、识记;温、韦并称。
温、韦并称: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号称“ 温李”
8 、理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艺术风格。
韦庄的《菩萨蛮》直抒胸臆,将哀愁、相思和盘托出,酣恣淋漓,风格自然清丽。
9 、理解:韦庄《思帝乡》(春日游)的白描手法。
韦庄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而分明的叙述。如《思帝乡》(春日游)长于勾勒,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感受,笔调疏放秀美,开启了用词直抒情怀的风气。
10、综合运用:温庭筠和韦庄词在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特点上的异同。
相同:
①两人词的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如温庭筠的〈菩萨蛮〉、韦庄的〈思帝乡〉。
②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反映了词由仅供歌儿舞女演唱的伶工之词,到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
相异:
一。温庭筠多“伶工之词”。大胆的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势。而韦庄多“士大夫之词”。
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
温庭筠:
①以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引人产生一种深美的联想,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②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善于用暗示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
③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词境缠绵悱恻,凄丽而有情致。
韦庄:以疏淡之美,写词抒情为主,风格趋向清丽,
三。风格不同。
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的传统,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注重藻饰以艳丽见长,具有密丽的风格。
韦庄: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以疏淡为美。
11、识记:花间派的得名。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是我国较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12、简单运用:花间派的词风及其对后世影响。
花间派词风婉丽绮靡,花间派的兴起表明民间词已经成为文人手中的娱乐工具,标志着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正式流行于文坛,开启了曲子词艳科娱人的传统,婉丽绮靡的花间词风,也成了词的主导风格,对后世词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
1 、简单运用:南唐词与西蜀词的区别。
前期西蜀词主要用于应歌,浓丽之作较多,接近晚唐;后期的难唐词则较重抒怀,多疏淡之作,较为雅致,接近宋初。
2 、识记:冯延巳的生平。
冯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著有《阳春词》。
3 、简单运用:冯延巳的婉约词风和优美意境。
冯延巳作词重在抒发重在抒发触景所生之情,情思千回百转,若有寄托,又若无寄托,深婉蕴藉,缠绵悱恻。如他的《鹊踏枝》触景生情,睹物兴感,写思念,写离愁,通过景物意象的勾勒来表达情思。
4 、识记:李煜的生平。
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宋太祖辱封“违命侯”。
5 、理解:李煜词的内容。
大致可分为反映宫庭享乐生活、写离愁别绪和抒发亡国悲痛等几个方面。
6 、简单运用:李煜的代表作《浪淘沙》《虞美人》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李煜的代表作《浪淘沙》《虞美人》思想内容:对江山、故国的怀恋,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
艺术特色:
①纯以白描手法直抒内心的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旧事新境贯穿,既能引发联想,又加大了感情容量。
②抒发的感情以哀伤为主,却有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能反映出人类悲悯的深刻普遍性。
7 、综合运用:李煜前期与后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李煜是南唐的较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一。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精细、生动、且富有情趣。艳情词并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较为真切率真,如相传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女子约会的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
二。李煜后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纯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加大了感情容量,抒发的感情以哀伤真实为主,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用白描的手法抒发了对江山、故国的怀恋,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也极为阔大。
8 、李煜的生平与他的词风变化有何关系?他的词为什么能引起后人的共鸣?
①李煜整个青少年时代都是在中主李璟的“荫育”下度过的,养成了他生活喜豪奢的习惯。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精细、生动、且富有情趣,词风直切率直。
②李煜当上偏安皇帝,经历了人去屋空的家庭不幸之后,词风发生明显变化,多写心情沉痛的离愁另恨,流露出阴郁的哀伤。
③亡国后,他被宋视为囚徒软禁在“赐第”中,丧失了人身自由。因此此时多追怀故国、痛念江山,抒写美好事物丧失后的切肤之痛,所抒发的感情以哀伤以主。
他的能于创痛之余,萌发人生悲悯之念,有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因此,虽然他在词中所表现的人生愁恨,只是一种个人的情绪和感触,却是用血泪写成的不朽之作,反映出人类悲悯的深刻普遍性,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
识记:
《遂初赋》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王褒则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杜笃《论都赋》,较早以赋的形式表达他返都长字的主张,是京都赋的开端。
张衡的《二京赋》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其《归田赋》又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
有作者可考且信实的五言诗,较早是东汉前期应亨和班固的作品。
真正代表正始诗歌成就的是阮籍和嵇康。
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为陆机与潘岳。
西晋诗坛的主潮是太康诗风。
左思有《娇女诗》一首,写小女儿情态。
渡江之初,东晋诗坛的重要诗人和诗歌现象是郭璞和他的《游仙诗》。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为孙绰、许询。孙绰有《答许询》。
元嘉诗人以谢灵运、鲍照成就为较高。
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而谢灵运改变了山水在诗中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真正体现南方清绮诗风与北方贞刚诗风融合的,是由南入北的诗人,其代表是庚信和王褒。
《西洲曲》与《木兰诗》一起被视为南北朝诗歌中的双璧。
建安赋作家中,以王粲、曹植成就较高。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
西晋赋成就较高者是左思、潘岳、陆机。左思主要成就在《三都赋》。
东晋山水赋的代表作家是郭璞《江赋》、孙绰《游天台山赋》。
庚信的《哀江南赋》。
我国的文学批语专著是从建字时代开始的。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学批语专著,如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代表了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较高成就。《文心雕龙》《诗品》是我国文学批语和文学理论发展的较高标志。
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语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文心雕龙》中《隐秀》残缺。
刘勰为宗经的标准制订了六点要求,即所谓六义。
盛唐豪侠诗人: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
在李白的近体诗中,以绝句的艺术成就较高。
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
中唐元白的新乐府诗创作,是承杜甫的新题乐府而来,但杜甫并没有提出反映人民疾苦的主张,这个主张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
李贺有“鬼才”之称。
刘禹锡诗分为讽谕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
白居易赞刘禹锡为“诗豪”。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刘禹锡咏史诗的代表作《金陵五题》。
中唐时期流行乐府古体诗和“以文为诗”,晚唐诗坛是言情写意的近体律绝的天下,杜牧七绝高华俊爽,许浑七律工整圆融。许浑诗标志着唐代律发展到了纯熟阶段。
宋人有“郊寒岛瘦”之说,实则岛不如郊。
皮日休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中唯一参加过农民起义的人。
陆龟蒙与范蠡、张翰一道并列为吴中“千古三高”。
韩、柳的传记散文、抒情议论散文和山水散文,代表着中唐古文运动的较高艺术成就。
温庭筠是晚唐词坛的第一大词人。
一冯(冯延巳)二主(李璟、李煜)的作品,向来被视为南唐词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