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企业统计信息化(P61-67)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P61-63)
二、企业信息的作用与种类(P63-64)
企业信息是指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诸要素,供、产、销各环节有关的信号、数据、消息、情况及指令等内容,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在企业管理中,企业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信息的作用(P63)
1.信息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础(P63)
2.信息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P63)
3.信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水平(P63)
4.信息决定企业经济的发展(P63-64)?
(二)企业信息的分类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有点存在着各种形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企业信息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
2.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
3.历史性信息和有关未来信息
三、企业统计信息库的建立(P65-67)
统计信息库是各基层单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统计资料采集、存贮、分析与开发,提供基础信息的系统。
(一)企业信息的来源与存储(P)
(二)企业统计信息库(P)
要搞好企业统计信息库,就必须抓好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厂内报表三个环节。
第三章 企业产品统计
第一节 企业产品的表现形态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定义的生产活动包括货物生产和服务生产,即指综合生产。具体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成果,而且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成果。由此企业产品的表现形态可分为企业物质产品和企业劳务产品两大类。
一、企业物质产品
(一)企业物质产品的概念
物质产品又称实物产品或有形产品。作为企业生产的物质产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的结果,创造了新的实物形态和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
(二)企业物质产品的基本特征
1.企业物质产品是劳动的成果。
2.企业物质产品必须符合企业对产品的质量规范要求。
3.企业按照某项生产任务组织生产,预定要生产的产品是直接的成果。
(三)企业物质产品的分类
1.工业产品的分类
工业产品按照产品的完成程度不同可分为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
(1)成品是指企业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可权随时提供社会使用的产品。
在企业,对于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或者完成了全部生产过程而未通过检验的产品统称为未完成品。未完成品看其是否完成某特定阶段,而划分为半成品和在制品。
(2)半成品是指在企业内完成了一个或几个车间(或工艺阶段)的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等待移交后续车间(或工艺阶段)做进一步加工的产品。企业出售或准备出售的半成品,视为企业的成品。
(3)在制品是企业车间正在加工的产品,包括本车间行各道工序上加工的产品,或在本车间完成若干工序等待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的产品,以及完成本车间全部工序等待检验进入半成品库的产品。
2.农业产品的分类
农业产品的品种相对比较稳定,或者比较固定。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可将农业产品划分为成品和未完成品。
在农业生产中,一般不再区分在制品和半成品。
3.建筑产品的分类
建筑产品按完成程度划分的类型,具有自己的特色。建筑产品的生产,从工程开工到工程完工,一般要经过许多施工操作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品,一般可以划分为交工工程、已完施工和未完施工三种不同产品状态。
建筑企业划分已完施工和未完施工的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施工方法、施工进度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变动而相应变化。
(1)交工工程相当于建筑业的成品,可以知不同的内容,或指建设项目,或指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
(2)已完成施工是指施工企业已经完成预算定额所规定的工程内容,技术上达到一定成熟阶段的建筑安装工程。或者说在预算项目中,已经完成预算定额所规定的工作内容,不需要再进一步施工的分项工程。
(3)未完施工是指施工单位已投入了人工和材料,但还没有完成预算定额所规定内容的工程。由于这种未完工程的完成成度较差(低),没有达到预算定额规定的水平,因而不易鉴定工程的质量和确定工程的数量。
二、 企业劳务产品
劳务产品是与物质产品相对应的产品,又称无形产品,一般称之为“劳务”或者是“服务”。
企业劳务产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第三产业提供的各种生产性、非生产性服务,产出的是服务性或劳务性产品;
另一类是物质性生产企业附带经营的生产、非生产服务,产出的同样也是服务性或劳务性产品。
但是,前者是服务性企业,要按照服务企业计算产品的方法去计量;而后者是附带经营主要是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的各种作业活动,称为生产性服务加工。
生产性服务和非生产性服务活动的成果一般都表现为无形产品,但二者在过去是有明显区别的。
1.以是否围绕物质产品进行活动来区别。
2.以是否执行再生产功能来区别
不论是物质生产性服务还是非生产性服务,都属于第三产业。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一、第二产业,它们提供的是物质产品,并且有着明显的区别。三次产业的划分,对研究产业结构,租金企业结构的合理协调发展有特定和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企业产品的计量方式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表现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作为使用价值,它是具体劳动的成果;作为价值是它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因此,我们可以从企业产品的商品价值属性——使用价值、价值及其劳动消耗三个角度去研究,得到企业产品的三种计量方式:企业产品的实物量、企业产品的劳动量和企业产品的价值量。
一、企业产品的实物量
企业产品实物量即企业产品产量,它是以实物单位来计量企业产品的数量。
所谓实物单位是指符合企业物理化学性能及外部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产品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
(一)产品实物量计量单位
1.自然单位与度量衡单位。
2.复合单位(或双重单位)。
(二)产品实物量表示方法
1.计算原始实物量。
2.计算标准实物量。
(三)产品实物量统计的意义
1.反映国家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2.是编制各类平衡表的主要依据
3.是经济统计分析指标的计算基础
二、企业产品的劳动量
(一)产品劳动量的概念
企业产品劳动量是指企业用于生产各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的产品数量。
(二)产品劳动量的计算
1.企业产品劳动量统计的基本计算公式:
企业产品劳动量指标=报告期合格品产量╳单位产品定额工时
计算产品劳动量指标之所以采用定额劳动时间,而不用实际劳动时间,是因为“实际劳动时间”直接受工人劳动效率的高低的影响,“实际劳动时间”的产量愈多,表明劳动效率愈低,生产成绩差;“定额工时”的产量愈高,表明劳动效率愈高,生产成绩好好。
劳动定额水平应“先进合理”,即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定额水平。美国企业的定额水平是很高的,只有少数人能达到或超过。按“实际劳动时间”会造成照顾落后者。
表3-1
2.企业定额工时产量的计算
根据个人生产记录中的记载,可以汇总出各班组的定额工时产量,并进一步汇总到各车间定额工时产量。全厂根据各车间定额工时产量汇总综合,调整得到全厂定额工时产量。
(三)产品劳动量的作用
1.企业产品劳动量指标解决了实物指标因计量单位不同而产生的不能加总的问题;
2.企业产品劳动量子力学指标是企业生产进度管理及企业产值指标核算的基础资料。
三、企业产品的价值量
产品价值量是通过产品实物量乘以相应的价格取得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产品价值量的大小,因而选择合适的价格标准,是搞好价值量统计的较基础一环。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按照价值规律或供需规律,价格围绕价值而变化,这是需要中以研究的。
第三节 企业产品原始实物量统计
一、原始实物量统计的基本原则
原始实物量,又称为产品的混合量,是指各类产品按其自然物理量为单位的产量。在统计原始实物量时,一般应根据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的《产品目录》的要求,并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必须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
(二)必须是本期生产的产品
(三)必须严格按照产品目录的规定统计
二、工业产品原始实物量
工业企业产品按完成程度分为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
而作为工业产品实物量统计的,就不一定是企业的成品或较终产品。
列入企业产品实物量统计内容的,可以是企业成品、企业较终产品甚至是企业半成品。
企业产品生产凡列入工业产品目录的,不论是企业成品、半成品或企业较终产品,不论作为商品销售的,还是作为本企业自产自用的,是正式生产或试车生产的,只要是合格品,都要加以统计。
实物量统计只是对工业、建筑业、农业的生产成果而言,但工业产品实物量统计又有其特殊性。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物量统计与价值量统计应该相一致。
建筑业和农业的产量、产值统计均如此,而工业的产量与产值统计则不一定一致。
三、农业产品的产量和生长量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包括农、林、牧、渔四业,是从事植物的栽培和动物的饲养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主要是对植物性和动物性产品进行统计。
(一)农业产品的产量统计
1.“农业”产品产量统计。
我国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实践表明,对于农产量抽样调查一般通过抽选调查单位、抽选调查田块、实割实测和推算产量四个步骤来完成。
农产量抽样调查在农业企业也可以广泛采用。
2.其他农产品产量统计。包括: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二)农业产品的生长量
1.林木生长量。又称林木生产量,指人造林在一年之内由于树干长大而增加的木材积蓄量。是反映企业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木材积蓄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推算,计算公式为:
2.牲畜总产量和增产量
四、建筑产品实物量
(一)建筑产品的实物量指标
建筑产品有两种表现形态——实物形态和作业形态,即建筑产品的实物量和建筑安装的劳务量。这里主要讨论建筑产品实物量统计。
建筑产品实物量指标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建筑产品的成品实物量;
另一类是建筑安装工程的实物量。
建筑产品产量统计要重视半成品、在制品的核算,即建筑产品实物量除计算建筑产品成品产量外,主要是核算实物工程量指标。
(二)实物工程量统计
实物工程量,是以实物(物理或自然)单位计算的,建筑安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分部、分项的数量。
1.实物工程量的统计范围。
2.实物工程量指标的统计方法。
实物工程量指标的统计方法,主要是确定该指标的口径、计量单位及计算标准等几方面的内容。
实物工程量指标的口径
实物工程量的计算单位
实物工程量的计算标准
(三)房屋建筑面积统计
1.房屋的类型
从结构上看:
从用途上看:
2.房屋建筑面积的计算
所谓房屋建筑面积是从房屋外墙外围线算起的全部平面面积,包括结构本身(如墻体)所占面积和地下室面积。
房屋的各种结构所占面积称为房屋结构面积。房屋建筑面积扣除其结构面积之后得到房屋有效面积。
有效面积进一步分为能直接居住的居住面积和生活服务设施(场所)占用的辅助面积。即:
3.房屋建筑面积的主要统计指标
房屋建筑面积一般统计一定时期建筑企业的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期末在建面积等四个指标。
开工面积
施工面积
竣工面积
第四节 企业产品标准实物量统计
一、工业产品标准实物量
(一)标准实物量概念和意义
工业产品原始实物量,是把名称相同、用途相同,但规格或成份不同的同类产品,直接相加求得的总量,故又称混合量。
标准实物量是从经济用途相同,而品种、规格、含量不同的产品中,确定某种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他产品产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标准产品产量。
(二)标准实物量折算方法
1.按产品使用价值量的高低折算实物量
(1)确定标准产品。
(2)确定折算系数。
(3)折算标准实物量。
2.按产品耗用劳动量的多少折算标准实物产量
3.按单位产品消耗原材料的多少折算标准实物产量
二、农业产品标准实物量
(一)农业产品统计的特点
农业生产直接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动植物生长周期的制约,有明显的季节性。
(二)农业产品验质量
农业标准实物量在农副产品收购部门,有一个传统的约定俗成的名称叫验质
量。按验质量计算的农产品或农副产品的产量,称为标准质量。
(三)农业产品的折合量
第五节 企业劳务工作量统计
一、商品流转量
(一)商品流转的概念
商品流转是指通过买卖行为,把工农业产品由生产领域送达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二)商品流转的分类
1.从是否结束再生产过程来划分,可分为批发商品流转和零售商品流转。
批发商品流转。它反映对生产资料消费者和对商业机构出售的商品的总量。作为批发的商品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继续存在,在流通领域继续转移,它并没有结束再生产过程。
零售商品流转。它反映对生活资料消费者出售生活消费品的总量。零售是直接满足居民和社会集团生活消费的,所以作为零售的商品已进入消费领域,较终结束了社会再生产过程。
2.从商品流转与统计总体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商品总流转和商品纯流转。
商品总流转。是指总体内、外全部购销活动的总和。由于总体范围内的购销活动往往要经历几个流转环节,所以总流转中有重复计算,它反映一个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总量。
商品纯流转。是指对总体以外的购销活动,它不包括商品在总体范围内部各单位之间的流转,因此没有重复计算。商业纯流转能确切地反映某一研究总体商品流转的规模、水平和较终成果,是编制销售计划、计算商业工作质量指标和分析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基础指标之一。
3.从商品流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 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较初商品流转、中间商品流转和较终商品流转。
较初商品流转。是商品流转的起点,反映一定时期进入市场的商品总量及其构成。
中间商品流转。是在流通领域内商业机构之间进行,反映商业机构间的商品流转情况。
较终商品流转。是商品流转的终结,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从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流入消费领域的商品总量和构成,说明了社会商品的消费量。
4、从商品流转是否通过商业部门,可分为生产者自购自销和商业机构商品流转。
生产者自购自销。生产者直接购进生产原材料,所生产的产品,不通过商业机构直接出售生产资料消费者或生活资料消费者。
商业机构商品流转。是商业机构购进又经过商业机构之间进行的商品流转。
(三)商品的购销存指标
1、商品购进指标
商品购进按其购进来的来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国内纯购进
(2)商品调入
(3)接收进口
2、商品销售指标
商品销售根据销售去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国内纯销售
(2)商品调出
(3)供应出口
3、商品库存指标
(1)实际商品库存量及两种计算方法
实际盘点法
平衡推算法
(2)实际商品库存额及不同价格的计算。
二、运输邮电工作量
(一)运输工作量
1、运输工作量统计遵循的原则
第一,运输量以运输对像的实际重量(货物)或数量(旅客人数)来计算。
第二,运输量理论上讲应按运达目的地的客货数量(到达量)统计
第三,运输量应以运输企业为单位,按运输工个及其管理权限计算。
2、运输工作量统计的主要指标
运输工作量主要从货物运输量、旅客运输量和客货运输总量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
① 货物运输量统计主要指标有:
货运量
货物周转量
② 旅客运输量统计的主要指标有: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
客运量
③企业运输周转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
(二)邮电业务量统计
1、邮电交换量
邮电生产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出口阶段、转口阶段和进口阶段。
2、邮电业务量
三、其他劳务工作量
(一)“服务产品”的分类
1、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对应,这类物质生产性服务可以分为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等。
2、与服务产品生产及实现方式对应,,服务产品可以分为有载体服务和无载体服务。
(二)服务量统计的方法与指标
服务工作量(简称服务量)是服务生产的实物量指标,其统计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从服务对象出发,以享受服务的人数为核心,结合服务次数、时间等因素设计享受服务者人数、人交数、人天数等指标,反映服务企业的服务和产量。
游客批次 每批人数 停留时间
1234567 100080012006001000500700 1-5日3-108-1510-1814-2018-2520-30
游客批次 每批人数(人) 过夜天数(天) 服务工作量(人天数)
(1) (2) (3)=(1)*(2)
1234567 100080012006001000500700 47786710 4000560084004800600035007000
合计 5800 - 39300
第二种,从有载体服务的服务载体了同发,以服务载体为核心,用服务载体的数量业表示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量。
第四章 企业产值统计(P106-141)
第一节 企业产值统计的一般问题(P106-111)
一、企业产值统计的作用
企业产值统计是企业经济统计较基本的内容,对于开展企业经济的综合统计分析和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企业产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有效成果的综合反映。
(二)企业产值是企业考核经济效益、进行各种统计分析的基本依据。
(三)企业产值是企业编制计划和检查计划的依据。
(四)企业产值是计算本部门和全社会有关产值指标的基础。
二、企业产值指标的价值构成
产品价值决定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它由C、V、M三大部分组成。C代表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其中包括C1和C2,C1为劳动手段折旧价值,C2为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V为必要劳动价值,M为剩余劳动价值。
(一)常用的产值指标及其价值构成。
总产值(总产出) 价值构成 C1+C2+V+M
增加值(追回值) 价值构成 C1+V+M
净产值(生产净值) 价值构成 V+M
(二)两大核算体系的比较
1.MPS核算体系的产值指标
是只计算物质生产物质产值。
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指标主要有:企业总产值、企业净产值、企业增加值。
企业总产值=C+V+M;
C:原材料、燃料和折旧等价值;V+M:活劳动的新创价值。
企业净产值=V+M;社会净产值再MPC又称国民收入。
企业增加值=C1+V+M;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产品中所增加的产值。
2.SNA核算体系的产值指标
物质产值与服务产值均计算。是我国新国民核算制度采用的核算体系。
计算服务产值也有三种不同价值构成的产值指标:
企业总产出=包括劳动量在内的企业总产值指标;
企业生产净值=包括劳动量在内的企业净产值指标;
企业增加值=包括劳动量在内的企业增价值指标;
GDP称为国内生产总值。
即全社会的增加值=(企业增加值)+(一部分非企业组织的增加值)。
三、企业产值指标的统计原则
(一)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
MPS与SNA两大核算体系对社会生产的核算范围和口径不同,集中体现在产值指标的计算上。
MPS的三大指标: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
SNA的三大指标:总产出、生产净值、增加值。
△△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在于:
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值指标就计算到哪里,中间消耗和较终使用也计算到哪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原始收入和派生收入就在哪里分界。
(二)核算方法上的主体原则,又称对象原则。
1、产值指标如以生产对象为主体进行计算,称为产品法。
农业企业总产值=Σ产量╳单价
建筑业企业总产值=Σ建安工程实际数量╳单价
2、产值指标如以经营单位为主体进行计算,称为企业法。(又称工厂法)
主要在工业企业应用,故称工厂法。
工业产品只要是本企业生产的,不论什么产品,都要加以计算。
工业总产值是一定时期工业生产活动较终有效成果的价值总和。
工业企业的较终成果主要是产成品。如棉纱在纺纱厂是成品,在纺织厂属半成品,用工厂法计算产值,其棉纱就不算产值。
**产品法用于农业和建筑业;工厂法用于工业企业。
(三)计算时空范围上的统一原则。
企业计算产值指标时,必须在起讫时间上,遵守规定的时间标准;在空间范围上,遵守规定的空间标准。
第二节 企业工业产值统计(P111-121)
一、企业工业总产值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划分,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工业生产活动主要包括:
1.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2.对农产品的加工、再加工
3.对采掘业的加工、再加工
4.电力、燃气和水的供应
5.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
(一)工业总产值及其计算原则
1、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是指货币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较终有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它是反映企业总规模和总水平的重要指标。
2、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P112
(1)生产工业产品的原则。
正确的界定工业产品生产和劳务生产的界限,使计算工业总产值的首要原则。
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量。
△△它包括:基本车间、辅助车间、附设车间生产的产品。
(2)较终有效产品的原则。
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生产的工业较终有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量。
它是以企业为整体,按企业生产活动的较终有效成果计算的,同一种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不允许有重复计算。这是一条重要原则。
因此,工业总产值要用“工厂法” 计算。
“工厂法”是以整个企业为单位,把企业本期工业生产的较终有效成果乘以相应的产品价格,进行加总计算。
(二)企业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内容
1、生产成品价值
成品价值是指本企业在报告期内,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并已包装入库,或者虽未入库,但已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价值。
成品价值主要包括:(P113)
① 企业自备原料生产得已经出售和准备出售的成品价值;
② 企业生产的提供本企业基本建设部门、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使用的成品价值;
③ 企业自制设备的产品价值;
④ 企业已经出售和准备出售的半成品价值。
2、本期对外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来品加工(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包括:(P113)
①对外承做的各种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其他金属制品的修理作业价值;
②对外来零配件的装配作业价值和个别工序的加工价值;
③对本企业专项工程、生活福利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价值。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差额价值
企业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差额价值是指企业报告期已经经过一定生产过程,但尚未完成生产仍需继续加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差额价值=(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余额)-(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初余额)
差额价值为正,要加在总产值中;
差额价值为负,要从总产值中减掉;
差额价值为零,总产值=企业成品价值+对外加工收费。
综合1.2.3.企业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三)企业工业总产值指标特点
1、企业工来总产值受物质消耗转移价值的影响;
2、企业工业总总产值受企业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
3、企业工业总产值不受企业生产起点变化的影响。
(四)工业总产值的计算价格
计算工来总产值采用的价格有两种:不变价格和现行价格。
1.不变价格:是指用同类产品的年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计算各年的产品价值。它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制定过五次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分别是:1952、1957、1970、1980、1990年不变价格。
2.现行价格:是指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
实际销售价格是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价格。
报告期的产品销售价格前后发生变化,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
二、企业工业增加值
(一)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及构成
企业工业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较终成果,是企业全部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其价值构成为了C1+V+M.
(二)企业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P116-119)
我国过去用MPS口径计算总也增加值,即:
企业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物质消耗(劳动对象)的价值。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要求按SNA口径计算工业增加值。
企业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可分别采用生产法或收入法。
1、计算工业增加值的生产法(P116-117)
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即工业总产出(现价工业总产值)减去工业中间投入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它包括:
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财务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等。(解释见P117)
2、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收入法(或分配法)(P117-119)
(1)收入法的含义及计算
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
它反映工业企业内部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计算公式为:
(2)收入法的构成要素
收入法的构成要素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的作用。(P118-119)
第一、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基础;
第二、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有助于反映本企业为社会生产作贡献的份额;
第三、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满足统计资料国际对比的需要。